我国科学家解决细胞衰老领域难题;中老年女性皮肤病可分年龄段精准防治 | 国内一周科技导读

发布时间:2024-10-12 18:43  浏览量:4

我国科学家领衔首次初步实现日冕磁场常规测量

日冕作为太阳最外层大气,其磁场是日冕加热和空间天气灾害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但由于日冕磁场较微弱,各国科学家对于如何开展磁场测量始终未取得太大突破。北京大学教授田晖研究团队及其合作者通过创新研究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初步实现了日冕磁场的常规测量,揭示了日冕磁场在约8个月时间内的演化规律。

“日冕磁场的演化会导致耀斑等剧烈的太阳爆发活动,并向外延伸到太阳和各大行星、卫星之间的广袤空间。因此,观测日冕磁场的结构及其演化,对于我们预测太阳爆发活动及其对太阳系空间环境的影响、避免或减轻其对人类航天等高科技活动造成的危害至关重要。”田晖告诉记者,尽管科学家们目前已可对太阳表面的光球磁场进行常规测量,但由于日冕磁场比较微弱,其测量长期未能取得太大的突破。这也限制了人们对太阳大气三维磁场结构和演化过程的深入理解。

相关研究成果《观测全局性日冕磁场在8个月内的演化》4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该成果标志着太阳物理研究正逐步迈入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时代,也为深入研究太阳磁场的长期演化提供了新途径。

跨越7公里!我国科学家研究分布式光量子计算获重要进展

量子计算是当前国际科研的重要领域,多个国家都在研制性能更为强大的量子计算机。一个思路是在一台量子计算机上实现越来越多的量子比特,但随着量子比特的增加,会出现信号串扰以及布线、制冷等方面的技术限制。因此,研制多台量子计算机,让它们远程互联合力实现分布式量子计算,近年来成为量子计算研究的新思路。但是,分布式量子计算存在一系列技术难点,之前的非局域量子门运算只能在数十米距离中实现,无法满足在大尺度量子网络中整合算力资源的需求。

近期,郭光灿院士团队基于量子门隐形传送协议,建立两个量子节点之间的非局域量子门,这两个量子节点分别位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校区和合肥市大蜀山东侧,之间的直线距离为7公里。

研究团队首先在两节点间使用通信波段光子和专线光缆,进行量子纠缠态的远程分发。随后,两个节点分别执行本地的两比特量子门操作。一个重要的技术突破是,他们采用掺铕硅酸钇晶体材料,实现了纠缠态的长时间存储,从而支持了两个远距离节点间的量子通信与同步,进一步的本地单比特操作即可把本地的两比特量子门隐形传送为远距离的两比特量子门。

实验结果表明,两个节点的光子之间完成了两比特非局域量子门操作,其中受控非门的保真度达88.7%。固态量子存储器的纠缠存储时间相比前人工作提升近2倍,并且纠缠存储的时间模式数达1097个,使得非局域量子门的生成速率获得了线性的提升。基于非局域量子门,研究团队进一步在这两个远程节点间演示了两比特的多伊奇-乔萨算法以及量子相位估计算法,成功实现了量子算法的远程分布式执行。

研究人员介绍,该研究首次在城市距离上实现分布式光量子计算演示,展示了基于量子存储和通信光缆构建分布式量子计算网络的可行性,为实现规模化量子计算提供了新思路。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174141552815812&wfr=spider&for=pc

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天线主反射体顺利吊装 将服务探月工程

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获悉,10月7日上午,由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九研究所联合研制的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顺利完成天线系统主反射体的吊装,标志着天线机械架设初步完成,为后续的望远镜电气调试等联调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是探月工程四期投资建设的一架射电望远镜,与2024年8月在吉林长白山完成天线系统主反射体吊装的射电望远镜一起加入中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CVN),构成灵活的六站一中心双子网,具备同时观测两个不同天区的月球与深空探测器定轨能力。

为适应高海拔环境,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例如,天线具备全实面、全可动、高精度、多用途的特点。

预计该望远镜将于2024年底完成基本建设,2025年初具备VLBI观测能力。日喀则40米射电望远镜和长白山40米射电望远镜的建成投入运行,将进一步提升我国现有的VLBI测定轨能力,为后续包括月球和行星探测、载人登月作出贡献。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5536875991227508506&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58881a79-6c09-4ce1-99b4-95d2eef561fc

中国团队首次实现基于超导接收的公里级太赫兹无线通信传输

10月8日消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的联合实验团队,于近日在青海省海西州雪山牧场成功实现基于超导接收的高清视频信号公里级太赫兹/亚毫米波无线通信传输。

据悉,这是国际首次将高灵敏度超导接收机技术成功应用于远距离太赫兹无线通信系统,也是0.5THz频段以上迄今最远距离的太赫兹无线通信传输实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电子工程研究所和上海师范大学参与组织联合实验,中国电科54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和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参与部分研制。

中国自主研制的又一国之重器点火成功

10月7日,由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上海首次点火成功,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功率、最高技术等级重型燃气轮机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全面进入整机试验验证阶段。该型燃气轮机技术指标与国际主流F级重型燃气轮机基本相当。此次点火试验,初步验证了该重型燃气轮机整机设计、制造的有效性和试验测试系统的功能完整性,为全面开展整机验证奠定了基础。

https://content-static.cctvnews.cctv.com/snow-book/index.html?item_id=16352397837074504504&toc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copy_url&track_id=68bf2bdc-1da9-49ac-813c-3ae6728b8aff

我国科学家解决细胞衰老领域难题

细胞衰老在胚胎发育、损伤再生、癌症和机体衰老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是“年迈”的细胞,却有好有坏,有些在体内作乱,有些默默守护健康。如何精准识别并区分出衰老细胞群体中的“好人”和“坏人”,是困扰细胞衰老领域多年的难题。

近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团队通过技术创新,系统探讨了肝脏损伤和修复过程中不同细胞类型衰老细胞的命运轨迹与特定作用,并在肝脏损伤小鼠模型上实现了更加精准的“惩恶扬善”。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科学家发现核心菌群“跷跷板” 模式 有望成为评估肠道健康的新标准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教授赵立平研究团队联合国外合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上发表研究成果,首次鉴定出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关键作用的两组核心菌群成员“基石功能群”与“病生功能群”。这两组核心菌群构成一个类似“跷跷板”的模式,通过彼此的升降波动影响人体健康。当基石功能群占据优势时,人体肠道菌群处在健康状态。当病生功能群占据优势时,则预示人体健康出现问题。

这一发现有望成为评估人体肠道健康的新标准,并推动个性化菌群检测技术的发展,为临床疾病防治和大众健康管理提供有力工具。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2428064495541992

中老年女性皮肤病可分年龄段精准防治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皮肤病医院/芙蓉实验室教授陈翔和沈敏学、副研究员肖易研究团队,基于近10年的自然人群及皮肤病专病队列的系列研究成果,并结合国际相关领域最新进展,提出中老年女性皮肤疾病分年龄段实现精准防治的新观点。相关成果近日发表于《柳叶刀》。

此前,研究团队在自主建立的中国人自然人群及皮肤病专病队列研究基础上,率先在国际上提出,绝经年龄过早和内源性雌激素暴露总量减少是晚发型女性银屑病、银屑病性关节炎等皮肤病的特异性病因,且这一因素在导致疾病的可控病因中占据首位,为实现疾病精准治疗提供了全新思路。

经后续针对多种晚发型炎症性皮肤病的临床及机制研究,该团队指出,更年期后女性的激素稳态及免疫系统发生显著变化,可能是导致银屑病、特应性皮炎等炎症性皮肤疾病出现晚发高峰的重要病因。这些疾病的晚发高峰与雌激素稳态及下降密切相关,而这一重要临床现象此前未被系统报道和关注。研究还指出,更年期作为女性衰老的典型生理学事件,不仅是生理转变的过程,还涉及复杂的社会和文化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中老年女性皮肤健康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医学界应拓宽对晚发型炎症性皮肤病的认知,关注中老年女性皮肤健康的差异化防治策略,以期改善该人群的整体皮肤健康状况。

这些成果为全球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未来,团队还将积极开展临床干预研究,将科学发现转化为循证实践,努力提高我国人群的皮肤健康水平。

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24/10/381410.shtm?id=381410

我国首次建立纳米级角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新批准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二维硅纳米栅格标准物质、一维硅纳米光栅标准物质3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能够同时满足纳米制造产业角度和长度校准需求,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制造、高端装备等领域的纳米制造提供精准“标尺”。

纳米制造,测量先行。研制高精度的纳米级标准物质是打造高准确度纳米测量传递链、提升国产纳米制造产品质量可靠性的关键。据介绍,二维铬纳米栅格标准物质突破性地采用分步沉积原子光刻技术,制备难度较大,可直接溯源到自然界量子化物理常数(铬原子跃迁频率),角度绝对准确性在0.001°量级,相当于把一个蛋糕按扇形均分成三十六万份。二维铬纳米栅格的结构面积一般为300μm×300μm,在没有划伤或破坏的状况下,每次使用2μm×2μm,不重复使用测量区域次数可达20000次以上,可应用于晶圆级原子力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集成电路微纳检测设备校准,也可应用于对超精密位移传感器多种参数的光栅干涉法校准。

纳米级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成功实现了纳米测量领域的扁平化计量,避免传统逐级量值传递方式造成的误差累积放大,能够通过在线校准直接将高精度计量数据直接传递到企业计量现场,为我国纳米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部门发文:2026年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

10月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发布。

《指南》明确,到2026年底,基本建成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围绕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数据管理、数据服务、训练数据集、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数据确权、数据资源定价、企业数据范式交易等方面制修订30项以上数据领域基础通用国家标准。根据《指南》提出的建设思路,数据标准体系结构包括基础通用、数据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数据技术、数据流通、融合应用、安全保障等7个部分。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4-10/10/content_578632.htm?div=-1

最新高校人员任免动态一览表:

管海兵(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官网

近日,据上海交通大学官网“学校领导”栏目更新信息显示,管海兵已任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虞宝桃(来源:安徽大学官网)

据中共合肥市委组织部官方微信“安徽先锋”发布:日前,省委决定,虞宝桃任安徽大学党委书记。

《科技导报》创刊于1980年,中国科协学术会刊,主要刊登科学前沿和技术热点领域突破性的成果报道、权威性的科学评论、引领性的高端综述,发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善科技管理、优化科研环境、培育科学文化、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咨询建议。常设栏目有院士卷首语、智库观点、科技评论、热点专题、综述、论文、学术聚焦、科学人文等。

《科技导报》微信公众平台创建于2014年,主要刊登《科技导报》期刊内容要点,报道热点科技问题、科技事件、科学人物,打造与纸刊紧密联系又特色鲜明的新媒体平台。

科技导报公众号聚集了数万名专心学术的未来之星和学术大咖,添加编辑微信,让优秀的你有机会与志趣相同的人相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