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老年人,渴望“闪婚老伴是豪门”
发布时间:2024-10-15 15:55 浏览量:3
一位长者手持鞭子大声训诫,两位女性畏惧地站在祠堂正中央,围了一圈的“家人”则不敢吭声。在距离横店市中心十多公里外,拥有百年历史的祠堂上演着这一幕。中老年短剧的爆火打破了这里的宁静,祠堂的主人说,这两个月每隔三五天都会有剧组来这里拍戏。收工了,十多位演员走了出来,多为中老年打扮。女主角邬倩这次松了口气,“90后”的她终于不用再扮演60多岁的老妇。扮演40多岁的大姐对她而言难度不大,角色也贴近她生活中的形象。然而另一位头发花白、满脸皱纹、最为年长的演员井璐说,这次拍戏“被吓一跳”,没想到要演70多岁的老人,“其实我今年49岁”。卸妆之后,大部分演员摆脱了“老态”,相反,年轻面孔居多。这样的反差,越来越多出现在横店,因为短剧正在涌向中老年,最抢手的中老年角色是农民、保安、保姆、保洁、快递员和“收破烂的”。短剧不再充斥着帅气的霸总和美貌的女主,长得“着急”的演员成为香饽饽,长得不那么精致的演员身价水涨船高。今年8月,短剧这把火真正“烧”到了老年人群中。来自农村的女主与隐瞒身份的总裁相亲后第一面就决定结婚,霸总为农村老婆撑腰教训可恶儿媳和哥嫂⋯⋯原本只有年轻人爱看的闪婚霸总题材,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后,迅速出圈。自去年起,短剧成为最赚钱的赛道,有着“一周拍完,8天收入过亿,10天暴富”的说法。然而,今年不少人亏本退场,市场回归理性。但让人意外的是,短剧市场迎来一波中老年题材的井喷,以老年人婚姻、家庭、事业奋斗等为主题的短剧,正成为新的“流量密码”。当短剧闯入中老年生活,并带来巨大流量,这意味着“冷饭正被炒热”,还是“蛋糕正在做大”?短剧行业的人来不及想清楚答案,当下最要紧的是尽快“上车”,抓住“夕阳红”的流量。
浙江横店,邬倩(右二)在一部短剧的拍摄现场。摄影/本刊记者 孟倩短剧不再是“年轻人说了算”一个月的时间里,邬倩已经接连拍摄了三部中老年短剧。她笑称,“在拍摄中老年短剧的路上一去不复返”。邬倩其实是被动“入局”的。从20多岁出道就演妈妈,到了30多岁开始演老年人,很多中老年短剧的角色适合她。7月份以来,不少中老年题材的剧本找过来。邬倩一开始只是想在闲暇时间找点事做。短剧拍摄时间短,效率高,一部剧往往只需要三五天。8月,《闪婚老伴是豪门》这部短剧令邬倩爆火,这部剧讲述了中老年人闪婚的爱情故事,在老套且土味的剧情下,善良美丽的女主迅速出圈。“我演了十年的电影和电视剧,第一次被看见。”邬倩说,她在短视频平台的账号不断涨粉,父母及身边朋友都刷到了这部剧,每天有上百个合作方找过来,她的片酬也比此前有所提高。“闪婚题材的破圈,首先是这部剧具备了短剧逻辑,有爽感和高密度的信息;再就是题材因素,闪婚已经火了三年了,从2022年番茄最爆的网文,到2023年、2024年短剧排名第一的热词,其实都是闪婚,这就是全民都喜欢的内容模型;此外,服化道、选角、灯光、场景,在大家可以接受的审美范畴内。”制作方听花岛负责人认为,这是用户群能够从二十多岁覆盖到五六十岁的原因。“在短剧中我还是以呈现中年女性的美为主。当女主坐在路边摊前,给男主缝衣服,男主有了心动的感觉,这就是中年人的恋爱,不是激情的,而是细水长流的。”邬倩对剧中这一细节印象颇深。“婚姻不幸福的中老年女性可能在这部剧中找到了未完成的梦想,她们希望离异后也可以安稳幸福。30岁之后的人很需要看这种‘不管什么年纪都依然被爱着’的故事。”这次爆火对邬倩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传统影视行业出身的她,此前并没有想过因为一部短剧火起来,对短剧的价值也没有过高的期待。但她意识到,在这部爆款短剧中,输出了一种情感,慰藉了一部分中老年群体。上述制作方负责人回忆,筹备中老年短剧始于今年春节期间。此前公司做了很多典型的都市偶像题材短剧,都是给年轻人看的,主要付费群体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春节后,公司发现短剧的主要付费人群发生了变化,40—60岁的中老年男性成了主要的付费用户群体。他们意识到,这是市场发生的一个变化。眼下,满足这种需求的剧组,越来越多扎堆在横店的拍摄现场。在横店半傍山小区综合楼改建的青芒果片场里,四个短剧剧组正在热火朝天地拍摄着,其中就有两个老年短剧剧组,年长的老人才是镜头的中心。这栋大楼一共有6层,分布着16个不同的小型场景,能够满足剧组的多种拍摄需求。片场负责人王一明说,最近,4层具有年代感的家庭居室预订爆满。7月中旬,王一明在4层遇到了一位老乡,本是个年轻小帅哥,当天却满头白发,扮演着五六十岁的老人。自那时起,他意识到老年短剧火了:4层几乎天天都有这样的剧组,拍摄的戏份年代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农村题材居多,不少主角都是中老年。王一明最近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介绍合适的演员给中老年短剧剧组。“昨天夜里我刚刚把一个朋友的简历推到一个闪婚题材的剧组里,这个朋友年纪不大,但挺‘显老’。上一次推荐给他一个农民工角色,是男二,剧爆了。现实题材的剧情片突然多了起来,短剧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多的年轻演员开始“变老”。年轻演员许梦佳今年27岁,刚在一部运动题材的短剧中饰演了一名45岁的过气运动员。“00后”演员傅伯霖去年刚毕业,第一次演绎了中年男性反派,最近接到的剧本有不少都是中老年短剧。对年轻人而言,能够饰演不同年龄段的角色,无疑可以拓宽戏路,有益于职业发展。就连从业已有十四年的老江湖,也瞄准了这一赛道。王权此前在传统影视行业制作古装戏较多,从2021年开始做起了男频短剧,“但几乎每部戏都差不多,无非就是拍桌子、扇巴掌和下跪”。今年起,王权开始在内容上尝试多元化,拍摄中老年短剧以及各类剧情片。他坦言,以前拍短剧没什么讲究,能让用户“爽”就行,但中老年短剧更需要讲究情绪的合理性,“以前往往一见面就扇一巴掌,现在需要一点点叠加情绪,逐渐有逻辑”。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杨慧则对中老年短剧的崛起毫不意外。她认为,互联网崛起后,影视作品某种意义上是由“年轻人说了算”,这意味着中老年的需求只被有限地满足。而借助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逻辑,短剧只需要服务某一类人群就能够出现爆款,这样就会催生细分赛道。最关键的是,短剧生产成本低,能够回本和赚钱。这也意味着相较于投资体量较大、制作门槛越来越高的长剧,短剧给了不少人新的机遇。投资人想一下投十部 在横店,有投资者正在争分夺秒挤进这条赛道,生怕这波潮流很快过去。目前在青岛拍戏的王权已经接收到不少投资人抛过来的橄榄枝,这里面有此前认识的投资人,也有新入局的投资人。“有个投资人想找我签十部,大家一看数据,都觉得赚钱,就想着趁热打铁。”王权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相较于男频题材,动不动就要打打杀杀,挂威亚,还需要大规模群演,这种中老年题材一般就只需要老两口和儿女,从成本上来说很省钱。战神题材可能平均下来一部剧的成本需要15万元,但中老年题材可能只要七八万元就够了。在王权的认知中,拍摄中老年题材短剧是个很稳当的“赛道”,小投资高回报,还找到了精准的付费人群。听花岛提供的数据显示,《闪婚老伴是豪门》在小程序投流付费的用户画像中,有60%到70%是男性,年龄主要在41岁到50岁之间,50岁以上也有不少。而抖音端原生剧场号用户画像,则以31岁到40岁用户为主,占比34%,41岁到50岁年龄层的用户占比21%,总体来说,付费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群。“这是个蓝海,我和横店的中老年人聊天,家长里短、各类八卦都是他们想看的东西。”王权认为,中老年人有钱有闲,看短剧就和年轻人看电影一样,消费的都是情绪。但是入局短剧行业一年多,短剧公司负责人于航感受到了行业的“卷”。“很多做长剧的公司进来后,实际是抓不到爽点也赚不到钱,就退出去了。”他总结出一些规律,像中老年短剧,开始出现了几类受欢迎的题材:谈恋爱是一种偏向于女频的题材,女性被欺负打压再反抗也是一种题材;还有以男性为视角的题材,例如从农村进城后,被看不起、被欺负,最终各种反转。这些题材都有可能吸引老年人付费,但是老年人愿意为短剧付费第一次,是否能够付费第二次?又能持续付费多久?于航提到,其实流量对制作方来说不重要,很多年轻人看到这个剧,过来“送两朵小花”,或者踩两脚,但都不会付费,这并没有意义,“重要的是赚了多少钱”。短剧产生收益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付费模式,另一种是免费模式。因为老年人的观看渠道比较单一,并不了解免费渠道,所以中老年短剧也产生了比年轻人短剧相对更多的付费,但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为短剧付费。“整个付费市场的大盘也在下滑,以前一天的总充值量是五六千万元,现在只有两三千万元。”于航说,这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以投流为例,以前是根据剧本评级确定投流的基本量,这样也有回报的预期,但是现在按照成片质量评级确定投流的基本量,剧本再好,制作不好也没用。中老年短剧会不会爆火之后,又马上“扑街”?“去年短剧火起来的时候,很多人都是无脑拍,热钱进来是毫无方向的,就和下饺子一样,下完了都烂了。很多人不是卷内容,是卷拍摄设备,导致最后投资大回报小。还有瞎拍的,剧本随便写写,如果是70集的戏,拍到前面二三十集需要付费的时候,后面就不管不顾了,无所谓好坏。但现在不行,行业的整体质量都提高了。”王权说,现在资本方也有规模了,有很多都是以亿元为单位,让大家敢于尝试,不怕“扑街”。天桥短剧公司则对大手笔投入持保守态度,其联合创始人文静回忆,公司在中老年短剧赛道上做了十多部,以代驾为题材的剧就有三四部,这种“创新”往往是编剧小步试错跑出来的,并不是大家看到的“横空出世”的爆款。“你是赌一把大的,还是将一把大的换成几把小的慢慢去做?我建议慢慢去做。”文静对中老年短剧的判断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群体,看过黑白电影,对制作水平要求不会太高,但对共情能力要求很高,“内容大于制作”。
《闪婚老伴是豪门》(左)、《闪婚老伴独宠我》剧照。图/受访者提供老年人上瘾怎么办? 在日本生活的华人张琳最近接到了远在国内的父亲的求助电话。今年75岁的老人发现,自己无意之中在两个月内花了9000元看短剧。最开始被推送短剧的时候,是一两元一集,后面越来越贵,有的要三四十元一集,不知不觉间就花出去近一万元。张琳的父亲向她提到这件事的时候,懊悔不已。自打生病后,他为了打发时间才看上短剧。“那些家庭纠纷、狗血故事一直推送给他,他看过就忘了,也不知道怎么花了这么多钱,更不知道收费标准。”张琳认为,这是在诱导欺骗老人,老年人很容易陷入短剧的陷阱,她不知道该怎么追回这些钱。眼下是中老年短剧火爆的窗口期。国内移动大数据公司北京贵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QuestMobile)2024年的数据显示,中老年短剧市场有可能是一个规模体量较大的市场。目前,中国50岁以上的银发人群规模达到3.2亿人,全网渗透率达到26.5%。自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这部分人群的平均互联网使用时间达到了135.4小时,同比增长了5.2%。刷短视频、看短剧和直播成为他们的娱乐方式之一。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群有巨大的情感需求,更需要高质量的陪伴和精神层面的支撑。然而,如同张琳的父亲一样被“围猎”的老人并非个例。此前有多家媒体报道过中老年对短剧付费成瘾以及短剧平台自动扣费等问题。有业内人士分析,中老年群体可支配收入比年轻人相对更高,并且娱乐方式、消费方式相对较少,没有年轻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最根本的是,中老年人的陪伴需求很高,很多老年人在生活中很孤单,情绪的满足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一旦发现这种娱乐方式,就很容易没有节制。“我妈经常几百块地花出去,就是看那些‘百亿千金’‘归来复仇’的内容,有时候我会登录她的账号,看她花钱花太多就说她几句。”来自广东的王慧在国庆假期中帮妈妈锁定了一个剧场,买了会员,一年内都可以免费,“让她别换其他小程序看了”。杨慧将老年人上瘾的结果形容为“非专业主义的胜利”。在短视频平台上,因为门槛较低,大家可以进行多样的尝试和摸索,对短剧的非专业有很强的包容性,即便制作相对粗糙,逻辑不强,这种“非专业”也会运行相当一段时间。“这对老年人来说,有极强的吸引力,只要接受短剧的设定,把情绪交给我,接下来的观看就会比较痛快和开心。”杨慧谈道,这就是在卖情绪,会有老年人买单。令杨慧担心的是,不断地反转剧情,只要爽就足矣,让创作者无须顾虑过多。“轻巧化解退休生活的问题,比如面对保健品诈骗全身而退,略带爽感和正义感地惩治了罪犯,这是一种只追求情感快感的商业模式,一边在呈现现实问题,一边又简单粗暴地解决”。她指出,最终的结果就是很难深刻地反映现实问题。“三分钟一个钩子,三分钟一个翻转,怎么可能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位从业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做中老年短剧,就像在卖面膜,大家需要美白面膜,就推出一款美白面膜。他们喜欢什么功效的产品,就给他们即可,最终敷上面膜感觉到美了、开心了就够了。“我们将短剧定义为影视行业的新形态,比照网文的发展,一开始有声音指责网文是爽文,但网文发展这么多年依然有市场,并能够产生很强大的IP,这证明好的内容是可以穿越时间周期的,当短剧越来越精品化,也能发展出强大的IP时,就可以产生长尾效应。”麦芽相关负责人对中老年短剧当前的商品属性认知很清晰,但他表示,在流量平台上这是必经之路。甚至可以说,内容红利的时代才刚刚开始,在起量的阶段,第一步是立足于用户,做大市场,第二步则是洞悉需求,观照和回应现实。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在提案中关注到,微短剧在国内市场受到追捧,出品数量很大。他认为这既是行业的风口,也对公众有重要影响。张颐武认为,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加强监管。“现在针对微短剧的行业管理,可建立专门机构,健全关于产业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听花岛相关负责人则提到,怎样才算成瘾,没有确定的标准。有没有可能在机制上去解决问题?就像游戏一样,可以在投流端做一些设计,比如控制消费者的消费数额、消费时间等。“我曾和学术界的朋友讨论,我们的文化消费过于强调服务甚至讨好年轻人。老年人退休后时间充裕,面临的消费选择不多,无论从社会发展还是从文化产业发展而言,他们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群体。”杨慧说,关注老年人的文化需求很可贵,但亟须加强引导,不能以“爽”为唯一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