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高”,这样管理就对了
发布时间:2024-10-29 08:00 浏览量:3
本文转自:合肥晚报
秋冬季是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有临床数据显示,由于多种原因,冬季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夏季的两倍多。造成这些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就是我们熟知的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它们常统称为“三高”。因此,关注“三高”十分重要。
在全国“敬老月”之际,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蜗壳健康课”系列直播以“家中老人有‘三高’,这样管理就对了”为主题,关注老年人身体健康,帮助老年人科学用药。
直播当天,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老年医学科综合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心血管病学博士陈莉;老年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内分泌与代谢病博士朱翔;老年医学科主治医师周良,来到“蜗壳健康课”直播间在线科普关于“三高”的相关知识并为网友朋友答疑解惑。
对“三高”一定要重视
持续的血压升高对心脏、血管、眼睛、大脑、肾脏等都会造成损伤,如不及时加以治疗,还可导致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高血脂会导致血管内脂质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血管狭窄和阻塞,限制心脏、大脑和肾脏的血液供应。高血糖不仅会直接损害血管、神经和组织,还会加速糖尿病肾病和CVD进展。生活中,一些患者往往“两高”或者“三高”并存,相互影响、相互加重,产生协同作用,加重对心脏、大脑和肾脏功能的损害。所以,对于“三高”,患者一定要重视。
那么,怎么知道自己有没有“三高”呢?陈莉主任在直播中同大家谈道:部分患者在患有“三高”时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对于自己是否患“三高”并不知情。因此,非常建议老年朋友到社区所在的基层医院体检,进行“三高”数据的采集。陈莉主任提供了一份正常数值的参考,如果患者朋友的体检数据有一单项的数值超过正常指标,那么患者可结合近期的其他表现,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与治疗。
“三高”患者如何吃药
直播期间,不少网友也就高血压的用药情况,进行了在线提问。朱翔对其中的一些用药观念进行了纠正与建议。不少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服药,只有当出现头痛、头晕或测血压又升高时才服降压药,一旦症状消失或测血压已恢复正常又不服降压药了。这听起来好像有一定道理,但临床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停服降压药后血压又要再升高,反复升降最终将导致病情恶化。
对于“降压药是否要更换”的问题,朱翔在直播中建议,如果目前服用的降压药,血压控制得很好,且没有出现副作用,应该继续用下去,不建议定期换药。
另外,关于“老年群体如何科学服用药物”的问题,来自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的专家们进行了科普与建议:目前,国际上将服用≥5种药物称为多重用药,≥10种称为过度多重用药。药量增多不仅带来经济负担,更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因此,当老年患者用药达到5种及以上的情况时,在服用药物前需要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全面完整的评估,提出解决方案:尽量简化患者用药,区分患者用药和健康服务需求的优先顺序,减少发生药源性疾病的风险,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生活方式干预很重要
很多患者患有“三高”,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习惯有着巨大的关系。在这里,周良向大家介绍了几个预防与改善“三高”的措施:首先要进行合理膳食,限制食盐摄入,建议成人每天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咸菜等食物、少吃高油和高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其次是增加身体运动,减少久坐等静态生活方式,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运动;另外戒烟限酒,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与酒精中的乙醇会增加发病风险;最后在日常生活中,控制体重,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长期熬夜,保持良好心态。
直播中,三位专家还为大家带来“三高”的管理、监测等相关知识。本次直播,也吸引了广大网民的互动与参与,不少朋友在直播间里向三位专家进行提问,得到了专业解答。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了传播大家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健康知识,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自主打造了“蜗壳健康课”健康传播品牌,后续将以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系列健康科普,为大家的健康保驾护航。
合肥通客户端-
合报全媒体记者 詹慈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