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药降压降脂定眩,抗脑动脉硬化,保护神经元,改善头痛眩晕耳鸣

发布时间:2024-11-01 06:35  浏览量:5

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等症状,是目前中老年人的普遍现象,从西医角度来讲多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等原因有关。而从中医上来说,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病因,需要辨证论治。今天为大家介绍3个中成药,分别适用于痰湿中阻、肝风上扰、血虚肝旺引起的上述症状。

眩晕宁片

眩晕宁片,由泽泻、白术、茯苓、半夏(制)、女贞子、墨旱莲、菊花、牛膝、陈皮、甘草组成。健脾利湿,滋肾平肝。用于痰湿中阻、肝肾不足引起的头昏头晕。

指南指出:①眩晕宁片联合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可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及缩短眼震持续时间,有助于提高患者临床有效率。眩晕宁片适用于以位置性眩晕/头晕为主症,伴头闷、不欲饮食、舌苔厚腻、痰湿中阻患者,可兼有腰膝酸软、乏力等肝肾不足的表现,不适合用于苔少阴虚患者。

②眩晕宁片联合西医常规治疗用于梅尼埃病患者,可提高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改善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症状。眩晕宁片适用于以眩晕、耳鸣、耳闷胀感为主,伴头闷、不欲饮食、舌苔厚腻,中医辨证属痰湿中阻的患者,可兼有腰膝酸软、乏力等肝肾不足的表现。

眩晕宁片主要以“虚者补之,实者泄之”为治疗原则,可健脾利湿祛痰,益肝补肾。眩晕宁成分包含女贞子、墨旱莲和牛膝三种药物,其中女贞子滋补肝肾及明目,临床上主治肝肾阴虚证;旱莲草具有凉血止血、滋阴补肾等功效,临床上主治肝肾阴虚或阴虚出血;牛膝主要作用于肝肾,对滋阴补阳、清窍益髓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该方中的菊花可清热解毒,去肝火,对肝阳上亢患者具有一定调节作用。

该方中还有茯苓、甘草及白术等成分,三者联用具有利湿健脾、补气活血等功效,不仅可有效改善机体脾胃消化功能,同时还可降低体内湿气,排除体内痰湿浊气,从而协同其他成分发挥功效。陈皮、半夏、泽泻的功效主要是祛痰及排湿气,三者联用可有效改善肺通气,通过清窍排除浊气可帮助患者改善头晕,缓解头痛等症状,同时在清窍不失养状态下可有效缓解眩晕等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眩晕宁片可有效改善神经递质释放,尤其是通过缓解血管平滑肌中钙离子的超载从而减轻血管痉挛,调节内耳淋巴液循环,减少神经递质释放所引起的头晕和偏头痛,同时墨旱莲对改善淋巴循环,减少炎性因子释放,抑制头痛发作具有重要作用。

强力定眩片

强力定眩片,由天麻、杜仲、野菊花、杜仲叶、川芎组成。降压、降脂、定眩。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以及上述诸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目眩、耳鸣、失眠等症。

指南指出:使用强力定眩片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可缩短头晕持续时间,减少头晕发作频率,改善眩晕障碍量表评分,降低椎动脉及基底动脉阻力指数,并提升其血流速度。强力定眩片适用于以头晕、不稳、非旋转性眩晕为主症,伴头目胀痛、耳鸣、失眠、腰腿乏力酸软、舌红苔黄或苔少等中医辨证属肝风上扰的患者,可兼有头痛昏蒙、倦怠无力等痰瘀阻络的表现。

方中天麻息风止痉、祛风通络;杜仲补益肝肾、调理气血、调理冲任;野菊花疏风散热、清热解毒;杜仲叶降压、补肝肾;川芎活血祛瘀、祛风止痛,诸药共奏熄风补虚、益气活血的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川芎中的川芎嗪能够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血管,从而增加动脉血流,改善大脑缺血症状,促进病情好转;杜仲中木脂素类成分能够抑制磷酸二酯酶,舒张血管,并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具有抵抗眩晕与记忆力衰退的功效。

养血清脑颗粒

养血清脑颗粒,由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钩藤、鸡血藤、夏枯草、决明子、珍珠母、延胡索、细辛组成。养血平肝,活血通络。用于血虚肝亢所致的头痛,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

指南指出:养血清脑颗粒用于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发作期与西药联用可能有利于改善症状,缓解期单用可能会减少复发。养血清脑颗粒适用于以眩晕、头痛为主症,兼有眼花、心烦、失眠多梦,舌淡或红,苔薄。证属血虚肝旺型。

方中熟地黄可益精填髓、补血滋阴;钩藤可清热平肝、熄风定惊;川芎可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当归、鸡血藤可补血活血;白芍可缓中止痛;决明子可清肝明目;夏枯草可散结、利尿;珍珠母可定惊镇心;细辛、延胡索可除痹止痛、散寒。诸药合用可共奏补血活血、柔肝、镇心定惊、止痛等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当归中阿魏酸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微循环、提高脑血流灌注;川芎中川芎嗪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白芍中芍药苷可改善免疫功能、促使大脑局部血流量得到有效提高;决明子中蒽醌类可降低血脂、血压,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等效果。

总体来说,养血清脑颗粒可抑制神经炎症、抗氧化、恢复损伤的神经元,还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从而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促使血流动力学恢复,舒张血管平滑肌,改善脑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镇痛。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