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中老年人:这4类药长期吃可能导致“心脏衰竭”,要谨慎服用
发布时间:2024-11-06 15:21 浏览量:2
#不一样的营养健康#
李阿姨今年60岁了,平时身体还算硬朗,但总觉得最近没什么力气,心跳也有些不太规律。一次例行的社区体检,她向医生提起了这些症状。
医生了解了李阿姨的日常用药后,便耐心地问道:“您平时都吃哪些药?”
原来,李阿姨长期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腰酸背痛、关节不适,还常常吃安眠药帮助睡眠。她以为只要是医生开的药,就可以长期放心吃,没想到,这些药物可能会给心脏带来负担
医生提醒道:“您知道吗?有些药物如果长期服用,确实可能会增加心脏衰竭的风险。”
听到这里,李阿姨惊讶不已,心想:“我这么多年吃的药,竟然还会对心脏有影响?到底哪些药要小心,才能保护好心脏呢?”
家中常备药,真的安全吗?
中老年人家里,常常少不了各种各样的常备药,感冒药、止痛药、安眠药,还有一些降压药、降脂药,总觉得“有备无患”嘛,家里备上一些药,自己和家人用起来方便。
为什么大家对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不在意?其实很简单,我们平时都是在注意药物的“疗效”,而忽视了“副作用”,尤其是那些对心脏、血压、肝肾等器官的长期影响。
毕竟大多数人觉得,“反正只是普通药,不是处方药,肯定不会有事”。可是,每一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成分和作用机制,哪怕是常见的非处方药,也不能掉以轻心。
那药物是不是就不能吃了?当然不是,关键是要“对症下药”且“适量服用”。
比如安眠药,可以偶尔吃,但如果经常失眠,最好还是从调整生活作息下手,看看是不是生活中有什么让自己压力过大的因素。
止痛药也不是能一直吃的,关节疼痛频繁发作时,不妨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否需要治疗或物理康复。
哪些药物会让心脏“累”得喘不过气?
很多中老年人平时靠药物缓解身体各种小毛病,觉得这样可以让生活更轻松,可有些药其实让心脏悄悄“累坏了”,甚至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药物在帮助身体缓解症状的同时,对心脏产生的影响往往被忽略。那么,生活中到底有哪些药物会让心脏“不堪重负”呢?
1.止痛药
比如说,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像布洛芬、双氯芬酸等,专门用来对付疼痛和炎症。但它们的一个隐患是会让血压升高,增加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阻力,让心脏泵血更费力。
很多人平时关节痛、腰疼时就吃一片止痛药,吃完觉得舒服了,就没怎么放在心上。可如果止痛药吃得多了,心脏一天到晚都得加倍工作,时间一长,心脏“受累”的风险也就大大增加,甚至可能引发心衰。
2.安眠药
安眠药中的镇静成分作用在神经系统上,会让整个身体的反应变慢,包括心脏的跳动速度。
短期看,安眠药能帮助失眠的中老年人入睡,但长期服用会导致心脏节律异常,心跳变慢,甚至心跳不规律。
如果没有医生指导,盲目依赖安眠药入睡,很可能让心脏“越跳越慢”,出现问题也不易察觉。
3.感冒药
再看看感冒药。许多中老年人觉得感冒发烧是小事,随手就拿一片感冒药吃了了事,却不知道感冒药中很多都含有一种叫“伪麻黄碱”的成分。
伪麻黄碱会让血管收缩,以达到缓解鼻塞的效果,但它同时也会让心脏的负担加重,血压上升。特别是那些本身有高血压或心脏病的患者,吃下这样的感冒药,心脏要承受比平常更大的压力,等于是在“带病工作”。感冒虽小,但不慎选药可能带来大麻烦。
4.降压药和利尿药
降压药也需要格外小心,尤其是有些人在没有医生的指导下自己随意增减药量。降压药能有效地控制血压,保护心脏,但剂量过高或服用方式不当反而会让血压骤降,导致心脏缺血。
心脏在“低血压”的情况下会加速跳动,试图补足缺失的血流量,长时间下来,心脏不堪重负,容易导致心律失常或心脏病的发作。
利尿药也是类似的情况。利尿药常用于控制血压和减少体内多余水分,看似简单,但如果剂量不当或服用过频,会导致体内钾离子、钠离子不平衡,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跳动。
日常生活中,这些药物的确是解决小毛病的“帮手”,但盲目、长期依赖会让心脏承受不必要的压力。
心脏是默默工作的“老黄牛”,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但它的负担一旦过重,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崩溃。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科学、合理地用药才能让心脏健康常在,享受更加安心的生活。
慢性用药≠安全
很多中老年朋友每天都要吃药,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缓解关节疼痛,觉得只要是医生开的药,长期服用没问题,反正吃药就是为了“保命”。
但其实,药物一旦吃得时间长了,身体可能悄悄在承受着“隐形的风险”。药物能治病,但不是“越多越好”、“越久越好”,特别是一些慢性病用药,长期服用未必绝对安全。
很多人会忽视药物的“积累效应”。举个例子,有些降压药、降脂药是需要长期服用来控制血压和血脂的,但很多人一吃就是十年、二十年,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逐渐增强,原来的剂量可能不再够用了。
于是一些人会想着“加量”,却不知道血压、血脂控制得过低反而会带来新的麻烦,比如头晕、乏力,甚至增加心脏负担。慢性用药需要调整,不能“固定不变”,否则身体反而适应不了,长期下来出问题的几率更高。
长期依赖安眠药,会导致身体产生依赖,心跳也可能因此减慢,白天变得容易乏力、头晕,长期下来还会影响记忆力。安眠药是短期的助眠“伴侣”,但长时间服用会让身体对它越来越依赖,身体的自然调节能力逐渐丧失,导致睡眠问题越来越严重,甚至要增加剂量才能睡着。
再看看一些中老年人用的止痛药,比如关节痛、腰痛反复发作的时候,止痛药成为“救命药”,但长期吃止痛药并不安全。
非甾体抗炎药虽然能暂时缓解疼痛,但会增加心脏、肾脏的负担,特别是心脏病史、肾功能不好的人。
身体长时间处于这种药物的“包围”下,肾脏功能可能慢慢受到影响,心脏负担逐渐加重,增加血压波动的风险。原本是用来缓解症状的药物,长期服用下反而让身体的负担越来越大。
有些慢性病患者甚至会同时服用好几种药,像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可能既吃降压药,又吃降脂药,还要吃降糖药。
多种药物共同作用时,彼此之间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并不是每一种药物都能和平共处。
有时候,药物成分之间相互影响,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让血压、血糖波动过大,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吃的药多了,不是“全方位保护”,而是可能带来“全方位风险”。
定期复查和科学调整药物很重要。长时间服用的药物,一旦觉得身体有些不适,比如莫名头晕、疲劳、心跳不规律,别轻视这些“小问题”,有可能就是药物带来的信号。
定期复查血压、血脂、心电图,听从医生建议,对用药进行适当的调整,能有效避免“积累效应”的伤害。身体健康是动态平衡,不能让“慢性用药”带来“慢性伤害”。
所以吃药这事儿,可真不是“药到病除”那么简单。药是把双刃剑,治病救人的同时,也需要我们对它保持敬畏和了解。
特别是中老年朋友们,别再觉得“有病就吃药,没事多备药”是万无一失的法宝。
参考案例:
提醒中老年人:这4类药,长期吃可能导致心脏衰竭,谨慎服用
2024-07-30 14:19:42来源: 古今历史记
警惕!这4类常见药,吃久了可能导致心脏衰竭!年纪大了要慎用!
原创2024-01-04 16:53·番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