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如何能知道自己发生心梗的风险有多大?

发布时间:2024-09-12 10:39  浏览量:19

在我国居民因病死亡的病因中,心血管病最为多见,排在第一位,其中心肌梗塞最为凶险,且有存在突然发生来不及救治的可能,统计显示:在心肌梗塞死亡病例中,90%以上发生在医院外。但这并非是不可防范的,比如对心肌梗塞发生风险做评估,及早制定采取防洪措施,可将心肌梗塞的发生风险降到最低。

实际上,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不会无缘无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病理基础,所以凡是身体存在促使血管病变发生因素的人,都有发生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的风险,这种风险可以分为3类:

低风险人群:人到中年,没有糖尿病,血压、血脂正常,也没有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等。中低风险人群:中年后血压、血脂偏高,处于糖尿病前期,吸烟、缺乏运动、经常熬夜等。中高风险人群:主要是指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及吸烟者。

临床研究显示:低风险人群10年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小于5%,进展为中低风险人群平均会经历10.5年的时间:中低风险人群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5%-7.4%和5.3年;中高风险人群10年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为7.5%-9.9%。

由此可知,随着年龄的增大,发生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的风险也会增大,不同人群风险增大的幅度也不一样,那么如何做评估呢?可以通过一些客观检查做筛查,比如:

低风险人群:每6年应当做血糖、血压、血脂、心电图等客观检查。中低风险人群:将客观检查间隔时间定为3年,除了做上述检查外,应当增加糖化血红蛋白、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肱指数等检查。中高风险人群:相比于中低风险人群,客观检查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年,且应当增加超声心动图、颈动脉彩超、冠状动脉钙化积分等检查。

此外,要防范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病,最基础的措施是坚持合理饮食、坚持运动、按时作息、戒烟限酒等健康生活习惯,需要药物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时坚持规律用药,减少去除导致心血管病变发生的各种风险因素。

你记住了吗?点个赞转发告诉更多人吧,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每天学健康养生知识!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