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重阳节是“凶日”,建议中老年:“3不做,4不吃”,別犯忌

发布时间:2024-10-12 01:48  浏览量:1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你这情况啊,最要紧的不是吃药,而是管住嘴,记住‘三不做,四不吃’,这才是你今天最该记住的!”

今天是重阳节,阳光灿烂,社区广场一片热闹,锣鼓喧天。广场中央的健康义诊摊位前,队伍排得老长。李大爷,55岁,一位刚退休的银行职员,站在队伍里皱着眉头。

李大爷可是典型的“养生派”,平时隔三差五就去健身房,菜里少盐少油,还时不时搞点什么养生茶喝。

然而,这几天他总感觉自己精神状态不太对劲,晚上睡不好,胃口差,还老觉得胸口闷。今天趁着社区办义诊,李大爷赶紧来瞧瞧。

轮到他时,坐在义诊摊位的老中医王医生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开门见山地说道。

李大爷一听这“三不做,四不吃”,心里疑惑:“这是啥讲究?怎么一听就是吓唬人的啊?”

他坐下来,看着王医生那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知道这老中医肯定有些门道,便赶紧追问:“医生,您快给我说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医生笑了笑,靠在椅背上,掂了掂手里的扇子,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是重阳节,按民俗说,重阳登高避凶、辟邪。

但对你们中老年人来说啊,过节更得讲究养生,别犯了忌,尤其是这‘三不做,四不吃’,要是犯了,恐怕你的问题会更严重。”

李大爷心里一紧,连忙点头:“那医生,您赶紧说说,这三不做是哪三不做啊?”

王医生不紧不慢地说道:“第一,重阳节当天,别爬山登高。你是不是平时爱爬山?”

李大爷一愣:“对啊,医生您怎么知道?我这身体平时还不错,每天早上爬个山出身汗,这不也是锻炼嘛。”

王医生摇摇头,眼神变得严肃起来:“爬山是锻炼不错,但今天不适合你这年纪的中老年人去爬。

你想啊,重阳节本是秋季,气温下降快,早晚温差大,山上的空气湿冷,你爬山的时候容易喘,血压波动大。

再加上你本来就有高血压的潜在风险,这时候爬山,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问题。你没听说过每年重阳节,总有人因为爬山不当晕倒的事儿吗?”

李大爷赶紧点头:“好好,我记住了,今天不上山了。那第二个不做是什么?”

王医生继续说道:“第二,别熬夜。你最近是不是经常睡得晚,打算晚上补看几集电视剧?”

李大爷脸有点红:“嗨,最近确实没啥事,晚上就多看了几集电视剧,这怎么了?”

王医生无奈地笑了笑:“睡眠不足是慢性杀手,特别是对中老年人。你看,你刚才说自己最近胸闷、胃口差,这都是典型的睡眠不足引起的症状。

长期熬夜会使人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升高,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容易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问题。更别说重阳节时节,气候干燥,夜晚寒凉,熬夜会让身体抵抗力更弱,感冒发烧的风险也大增。”

李大爷一听,额头微微冒汗:“看来我以后还真得早点睡了。那第三个不做呢?”

王医生笑着说:“第三个,别喝酒。今天重阳节,亲戚朋友聚在一起,你们喜欢喝点酒助兴对吧?但是我告诉你,尤其是你这年纪,喝酒要慎重。

酒精会加重心脏和肝脏的负担,短时间内还会引发血压骤升,尤其是对有高血压、心脏病史的人来说更危险。重阳节虽是佳节,但健康更重要,别拿身体去冒险。”

李大爷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心里想着回家得跟老伴儿说,晚上不喝酒了。

“好,那医生,这‘四不吃’又是什么呢?”李大爷继续问道。

王医生举起四根手指,耐心解释道:“第一不吃,别吃太油腻的东西。像红烧肉、炸鸡、烤鸭这些东西,对你们这个年纪来说,消化负担太重了。

过节期间,大鱼大肉容易诱发胆囊炎、胃溃疡等问题。尤其是重阳时节,天气干燥,吃多了油腻的食物容易上火,甚至加重心血管负担。”

李大爷若有所思:“好,那我吃点清淡的,蔬菜和鱼行不行?”

王医生点头:“没错,第二不吃就是少吃辛辣食物。你胃口本来就不好,辛辣食物会刺激胃黏膜,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痛。

而且重阳节的气候干燥,吃辛辣的食物容易引发咽喉不适、上火,甚至诱发呼吸道疾病。”

李大爷赶紧拿笔记下来:“好,那第三不吃呢?”

王医生接着说:“第三不吃,别吃太甜的食物。中老年人要控制糖分摄入,尤其是有糖尿病风险的,过节更不能放纵自己。

甜食会增加血糖波动,加重胰腺负担,还容易导致肥胖。糖分摄入过多,还可能引发代谢紊乱,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李大爷摇了摇头,苦笑道:“看来我这重阳糕也得少吃了。”

王医生哈哈一笑:“没错,节日气氛固然重要,但健康更重要。最后一个,第四不吃,别吃太凉的东西。冷饮、冰淇淋这些东西虽然年轻人喜欢,

但中老年人消化系统较弱,吃太凉的食物容易引发肠胃问题,甚至加重寒湿体质。特别是在重阳节这个时候,天气开始转凉,吃冷的东西更容易受寒,诱发关节疼痛和胃寒。”

李大爷愣了愣,恍然大悟:“我明白了,这‘三不做,四不吃’确实有道理。”

王医生拍拍他的肩膀:“记住,养生不是只靠吃补药,而是从日常生活习惯入手,重阳节只是个提醒,希望你平时也要多加注意。”

就在李大爷准备起身走人的时候,王医生忽然补充了一句:“不过,我得提醒你个问题。你这些症状不仅和你平时的生活习惯有关,还有可能跟情绪波动大有关系。”

李大爷愣住了:“情绪?这又跟情绪有什么关系?”

王医生笑道:“可别小瞧情绪对身体的影响。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情绪波动会直接影响心脏和胃肠道的健康。焦虑、抑郁、长期压力都会让体内的应激激素水平升高,进而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比如,你最近的胸闷、胃口差,可能和长期的焦虑情绪有关。这种情况在退休后的人群中特别常见,一旦生活节奏发生变化,心理状态容易不稳定,从而影响身体健康。”

“那我应该怎么调整情绪呢?”李大爷皱起眉头,显然对此有些困惑。

王医生拍拍他的肩膀:“调整情绪最好的办法就是找到适合你的兴趣爱好,多与家人朋友沟通,保持心情愉悦。

同时,适当的锻炼和规律作息也能有效改善情绪波动。此外,如果感觉情绪波动严重,还可以考虑心理咨询,帮助自己理清内心。”

李大爷点点头,若有所思地离开了诊所。

不过,李大爷的心中还有一个问题没能释怀:“既然情绪影响健康,那么,像我这样平时情绪不稳定的人,长期服用情绪调节药物是否有帮助呢?”他再次回到了王医生的面前,提出了这个疑问。

王医生点头表示理解,认真地解释道:“情绪调节药物确实可以在短期内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已经出现较严重情绪波动的患者,药物治疗能起到迅速改善的作用。

然而,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可能会产生依赖性或副作用,如嗜睡、记忆力减退等。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药物只是辅助,根本的调节还得依靠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疏导、社交活动和规律的作息。”

“所以,药物治疗情绪问题虽然有效,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调整来实现长期的情绪稳定。”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张若诗,金香兰.历代医家对中医老年饮食养生的理论认知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02):191-193+212.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