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支退休金、花光“小金库”,中老年短剧“套牢”全民爸妈
发布时间:2024-11-05 10:07 浏览量:9
短剧又火了。这一次的主角不再是年轻人,而是中老年人。
9月,WETRUE短剧热度榜上,《团宠老妈惹不起》霸榜三天,累计热力值超1700W。DataEye短剧热力榜上,《五十岁保姆嫁豪门》稳坐TOP5,上线一周播放量近3000万。
早前,《闪婚老伴是豪门》更是连续登顶,半个月播放量破5亿,话题量超15亿。
中老年短剧如雨后春笋,频频霸屏短视频平台。霸总、甜宠、复仇、逆袭等曾经风靡于年轻群体中的元素迅速下沉到中老年人群。
如今,土味短剧已经成为很多中老年人不可或缺的“电子榨菜”。
据贝壳财经报道,短剧行业已坐拥近七成的中老年观众。这一群体正强势崛起,成为驱动短剧市场的新消费主力。
与此同时,有短剧制作人月入4亿的“神话”也在坊间流传。
据报道,2023年国内短剧市场规模达到373.9亿元,预计2024年将超过500亿元,数字可谓惊人,要知道历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最高票房也不过600亿元,短剧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觑。
不过,短剧爆火的同时也存在剧情低俗、擦边狗血、同质化泛滥,以及诱导消费、自动划扣等乱象。一些“不会寻找盗版,只会点击付款”的中老年人更是一再被“套路”,付出成千上万的代价……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文 | 楚樵
编辑 | 卓然
如果不是舅妈提起,沈悦还不知道短剧的风已经吹向了中老年人。
国庆长假回老家,舅妈见到沈悦就跟她唠叨,说舅舅现在迷上了手机短剧,每天从早刷到晚。
看短剧本无可厚非,舅舅已经退休了,每天在家无所事事,令舅妈生气的是,舅舅几个月来通过各种小程序充值,已经花光了两万元“小金库”。
要不是有一次去超市付钱的时候舅舅的“金库”余额不足,舅妈还不知道舅舅痴迷短剧至此。
图 | 各类霸总题材的中老年短剧
沈悦舅舅每月退休金只有三千多元,他在短剧充值上花掉的两万块钱相当于他半年的退休工资。
沈悦有点难以置信,平时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都嫌贵的舅舅,居然忽然变得这么“豪”了。
“太可怕了,钱这么轻易就花出去了!每笔充值金额虽然看起来不大,可架不住次数多啊,一天几十块,累积起来,一个月就是几千块!”舅妈抱怨道。
舅舅也意识到自己有些行为失控,努力想要克制自己不再充值,但每次看到手机应用里推出的新剧情,又忍不住再次点击付费按钮。
“那些短剧,一开始十几集都是免费的,我心想就随便看看呗。结果一看就上头了,正看得起劲儿呢,它就突然开始收费了。看完一集,心里就痒痒的,还想接着看下一集,根本停不下来!”舅舅一脸无奈。
以“中老年短剧”为关键词在社交平台搜索,沈悦发现,随处可见年轻人的吐槽帖——父母省吃俭用,结果在短剧上花了成千上万。
一位网友发笔记说,偶然发现妈妈看短剧上瘾不知该怎么办,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大家纷纷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自己的类似困扰:
“我妈也是,退休金一半都搭进去了”;
“我妈追的那些短剧,39.9元才8集,而且一集都不到5分钟”;
“我妈在短剧上已经花了一万多块了,根本劝不了”……
更有甚者,有些老年人因为熬夜看短剧而突发疾病,被送进医院……
“刚为孩子沉迷游戏发愁,又开始愁父母沉迷短剧。”有人这样描述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顾盼也是偶然看到父亲微信上的支付记录,才知道他为看短剧已经花掉5000多元了,而父亲自己却坚称没支付过那么多钱。
顾盼深入研究之后才发现其中的门道,有些短剧小程序在用户首次订阅之后,会默认自动续费,并且不再通知用户擅自扣款。
原本对网络使用就很生疏的中老年人,对这样的支付陷阱防不胜防,钱被扣了还不知道怎么回事。
这也是短剧市场的乱象之一。
大数据研究院2023年12月的问卷调查显示,五成用户在短剧消费中遭遇虚假广告,四成用户开通全站会员后仍需额外付费观看其它剧集,超过30%用户充值后小程序下架,无法使用。
对此,央视也曾有过相关报道: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互联网知识不健全、网络消费辨别能力差,诱导其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今年1月份,中国消费者协会揭晓了2023年第四季度消费维权领域的热点话题,短视频平台的相关问题赫然在列。
“一部短剧通常在100集左右,有的两三百集,每集时长1~3分钟。若要完整追完一部短剧,所需费用往往要两三百元,这是主流长视频平台一年的会员费。虽然有些小程序也可以充年费,但是年费基本都在数千元。”顾盼说。
跟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反“割非菜”的意识比较弱,且不擅长寻找免费的“平替”资源。
鉴于此,短剧制作公司逐渐放弃年轻观众,转而启动了针对中老年群体的“收割”计划。
互联网是一个创造暴富神话的玄幻地带。
无论是直播带货的兴起,还是短剧的异军突起,都在不断地证实这一点。
自从去年小程序短剧点燃竖屏观影热潮以来,短剧稳居热门赛道的前排席位,成为为数不多的吸金领域之一。
据媒体报道,当前国内各大平台的付费短剧每日充值金额近6000万元,节假日期间,这一数字更是跃升至亿元以上。
咪蒙团队的《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和《裴总每天都想父凭子贵》两部短剧,仅在寒假期间就创收过亿,成为业界神话。
时间短、投入低、回报快,短剧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起初,玩家多是一些草台班子,而现在,专业演员、知名影视公司,以及头部网红争相入局。
横店有一幢专门拍摄微短剧的大楼,从去年9月开业至今,一直门庭若市,几天拍一部,量产“豪门霸总”与“中年保洁”的甜虐戏码。
在这里,时间被无限压缩,情感被无限放大,每一帧画面似乎都写着“暴富”两个字。
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让利益最大化,剧作方往往采用“快餐式”的制作模式,导致短剧质量良莠不齐。
疯狂小杨哥公司三只羊出品的短剧《傅爷你的替嫁新娘是大佬》就被指粗制滥造,市场反响不佳,最终惨淡收场。
在短剧市场中,类似现象屡见不鲜。
当《闪婚五十岁》、《保洁老妈无极归来》等爆款出现后,诸多相似题材便蜂拥而至,第一时间批量复制,试图在中老年市场开疆拓土。
但这些速成短剧,往往质量粗糙,剧情荒诞,眼睛盯准的只是中老年观众的钱包。
基于这样的前提,“扑街”也是常事。
有自媒体爆料,短剧制作公司杭州益梦因上线27部短剧全部冷遇,亏损3000万,无奈宣布解散。
也有不少从其它领域转战短剧市场的个体从业者,在经历亏损后重新做回老本行。
据业内人士透露,短剧行业对外数字虽然亮眼,但实际利润并没有想象得那么多,给到平台的投流成本占到收入的80%甚至更高。
例如,一部收入达到千万级别的微短剧,其中大约有800万被用于在各个短视频平台的宣传推广上。
在扣除剧本创作、场地租赁、演员薪酬以及人工等各项成本之后,实际上能够实现盈利的微短剧数量并不多。
8天充值过亿的爆款短剧《无双》制作方就曾说过,该剧真正到手的利润只有几百万元。
这样看来,短视频平台才是最大的赢家。难怪有短剧从业者称,大家都在为平台打工。
有人一夜暴富,有人黯然离场。在这场令人血脉喷张的短剧狂潮中,有人凭借才华与机遇扶摇直上,也有人在波涛汹涌中迷失方向,成为他人故事的背景板。
意识到舅舅成为“网瘾老人”后,沈悦在耐心沟通并获得舅舅点头应允的前提下,将他微信和支付宝上绑定的银行卡暂时解绑,并帮他挑选和安装了几款适合老年人娱乐和消遣的免费APP。
谈到那些利用算法、设计陷阱诱导老年人消费的小程序和推流平台,沈悦很愤慨,但对于舅舅看短剧这一行为本身,她的态度则比较开放: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娱乐方式和精神寄托,我也有自己的电子榨菜。
中老年人追短剧,跟我们年轻人刷短视频、打游戏差不多,都是娱乐、放松和解压的方式。如果他们能在其中找到乐趣和满足,我们做晚辈的,也不必过多干涉。”
对此,顾盼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我自己是不看短剧的,总感觉有点低劣和降智,但是如果我真尝试看了,也不一定不会深陷进去。
我能理解喜欢这些短剧的中老年人,生活本来就挺累的,图个开心嘛。这些短剧从本质上讲,跟以前家长里短的电视剧没啥区别,无外乎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与纷扰,比如情感纠葛、婆媳关系、职场纷争等等。
当电视不再是大家的观看场景,被短剧攻陷也就很正常了。”
在影视行业工作多年的资深媒体人刘刚表示,虽然自己是一个对内容有着极高要求,近乎洁癖的人,但看到长辈们追短剧打发时间,他也表示理解:
“短剧的受众,往往是那些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人群。对于中老年观众而言,制作粗糙还是精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有共鸣。
短剧将娱乐和商业化属性放大到极致,15秒小反转,30秒大推进,让观众的情绪在短时间内得到极大的满足和释放。中老年朋友通过刷短剧,在体验‘虐恋、重生、暴富’等虚拟人生的同时,也在寻求着心理上的满足。
这些快餐式短剧,虽然可能缺乏深度和艺术性,但它们却以特有的方式,精准地抓住了中老年观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