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裙子杀鬼子,打仗住别墅,这些侮辱智商的抗日神剧,简直太离谱
发布时间:2024-12-09 15:27 浏览量:4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备受欢迎的抗日剧,现在却成为了不受观众待见的“烂片”。
作为一个非常严肃的题材,一些导演和编剧却不以为然,一次又一次挑战大家的底线。
万万没想到一些抗日剧,竟然以谈恋爱为主线,打鬼子为支线,而且还出现了“裤裆藏雷”“穿丝袜打鬼子”“包子雷”等雷人情节。
原本以为在数千万观众的吐槽下,这些抗日剧的导演会“改过自新”,然而事实上他们却更变本加厉了。
鬼子不仅住上了五星级酒店,就连八路军都住上了大别墅,打仗时的穿搭更是要多妩媚有多妩媚,旗袍,黑丝,紧身皮衣...
在过去几十年中,市面上涌现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抗日剧,比如《亮剑》《历史的天空》《我的团长我的团》等等。
它们不仅完美尊重了历史,而且画风也极具真实感,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观众的热烈追捧。
原本以为这些抗日剧的上映,是抗日题材的开端,却没想到竟是抗日题材的巅峰。
因此在此之后,绝大数抗日剧都演变成了所谓的“抗日神剧”,剧情神化,角色神化,服装神化,环境神化。
在《代号十三钗》这部抗战剧中,日军长官竟然住上了豪华且现代化的五星级酒店,不仅地面一尘不染,而且还有24小时服务的佣人。
好家伙,如果日军不穿军装的话,恐怕很多人还以为在拍什么都市剧吧,哪里有一丁点抗日剧的样子。
然而面对如此夸张的剧情,一些抗日剧非但没有“闭坑”,反而还大胆进行了模仿。
前几年上映的抗日剧《雷霆战将》中,将历史上朴素的八路军描绘成了“大土豪”,根据地竟然是一栋占地面积很大的别墅。
而房间内的装修更是奢靡至极,真皮牛制作的欧式大沙发,无比精致的超大水晶灯,价格不菲的著名油画。
面对如此豪华的生活条件,观众怎么可能去买单?这很显然与历史写照完全不符。
而剧中其他情节同样很炸裂,午餐时吃的是肉片,指挥时自顾自喝起了咖啡,打仗时更是不慌不忙点起了一根雪茄。
该说不说,导演的脑洞简直不要太离谱,这样的条件别说当年了,就算现在也可以称之为“土豪”吧。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抗日剧直接拍成了现代剧的画风,当队友还在为武器装备发愁时,主角却拥有一辆精致的摩托车。
最离谱的是,这辆摩托车上还架着一台无限弹夹的加特林冲锋枪,一个人就能团灭一群鬼子。
原本以为这样的剧情已经够炸裂了,然而这还只是导演的“冰山一角”。
每一次主角杀完鬼子后,他既不缴获物资也不进行隐蔽,而是视若无人的躺在一个沙发上。
万万没想到,什么时候上战场还有随身携带大沙发了,这样的镜头确定不是在侮辱观众智商吗?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抗日剧硬生生拍成了科幻片,战士们打仗时不用枪支也不用大炮,而是将身下的自行车当成武器。
看着一辆普普通通的自行车,能玩出这么多花样,也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导演的想象力。
然而“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其实像拿骑行车当武器这样的情节,放在抗日神剧中来说还是太保守了。
因为在这样一部抗日剧中,竟然还出现了既能吃又能炸的“包子雷”,镜头中战士吃了一口包子后,下一秒随手一丢就产生了大面积爆炸。
好家伙,这种“变化莫测”的包子,别说在那个条件不好的时期了,就算放到现在好像也没有吧。
当然,抗日神剧除了剧情离谱外,它们在台词上也是“破绽百出”,一系列无脑语言让人感到一言难尽。
“雷人台词”“我爷爷九岁时就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
当某部抗日神剧这句台词说出后,不少观众感到自己的智商受到了侮辱,爷爷九岁时就去世了,那她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这种连小朋友都明白的常识,一些所谓的“大导演”和“大编剧”却犯错误,制作方面也太不严谨了。
还有就是这部抗日神剧,镜头中只见团长对战士们打气道:“同志们,抗日战争已经第七个年头了!还有最后一年。”
好家伙,虽然抗战胜利的时间人尽皆知,但出现在正在打仗的抗日剧中,就多多少少有些降低智商了吧。
这样“不过脑”的台词能够出现在荧幕在,真是让人堪忧编剧肚子里的墨水。
不过说到抗日神剧的“精髓”,那就不得不提提穿搭问题了,打仗除了军装啥都穿,裙子,黑丝,旗袍等等。
“炸裂穿搭”比如在这部抗日神剧中,一位女战士孤身一人杀入了鬼子大牢,而相对这种离谱的剧情,她身上的穿搭更是亮眼。
只见女战士穿着一身黑色皮衣,而且还戴了一个真皮眼罩,这样的造型和抗日剧简直太违和了。
而在这部抗日神剧中,光是八路军连部的指挥所就让人两眼一黑。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时期,一个连部的指挥所竟然是一栋建筑非常豪华的大楼,战士们的军装更是一尘不染。
有一说一,这部剧的生活条件完全可以跟《雷霆战将》相媲美了。
除此之外,在穿搭这方面该剧也是“紧跟潮流”,打仗前夕八路军女战士竟穿了一件凹凸有型的旗袍。
咱就是说,穿成这种花枝招展的模样,上战场打鬼子真的合适吗?
还有这样的一部抗日神剧,女战士脸上涂抹的煞白就算了,下身竟然穿了一个短裙配黑丝。
不是导演,什么时候军装和黑丝扯上边了,这明显就是在赤裸裸侮辱观众的智商啊。
所以说,抗日剧之所以从人人追捧变成如今人人吐槽,其实并不是怪观众“太挑剔”,而是一些导演和编剧太没有分寸了。
如果他们能够真正尊重历史,拍摄出极具真实感的抗日剧,相信大家也不会如此排斥这类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