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 00 后已经高血脂了!想降脂,这 3 个误区不能踩

发布时间:2024-12-18 18:22  浏览量:3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高血脂仿佛是一道专属于中老年人的“健康坎”,不少年轻人都觉得这事儿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是爸妈那辈才该操心的“老年病”。然而,现实却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随着生活水平的直线上升,工作压力的与日俱增,以及运动量的严重不足,高血脂已然悄无声息地将“魔爪”伸向了 80、90 后,甚至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随手一搜,便能发现 00 后被确诊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据上海的一项研究显示,令人咋舌的是,20 - 29 岁年轻人的血脂异常率竟已高达 21.24%。


放眼全年龄段,情况更是不容乐观。2018 年的全国调查结果如同一记重锤,揭示出 35.6%的成年人都深陷血脂异常的泥沼。简单换算一下,这意味着平均每 3 - 4 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血脂偏离了正常轨道。

可真正可怕的是,许多人对这个悄然而至的“健康杀手”毫无察觉。


高血脂:隐匿的“夺命元凶”

高脂血症堪称一位“沉默的杀手”,通常不会有什么特别显著、引人注目的症状,这也使得它极易被人们忽视,在不知不觉中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但实际上,它却是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关键危险因素之一。而以 ASCVD 为主的心血管疾病,犹如高悬在我国城乡居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然成为导致死亡的首要原因。


在身体处于健康状态时,我们的动脉内壁宛如崭新的绸缎,光滑且富有弹性,血液能够在其中有条不紊地流淌。然而,一旦血脂长期处于偏高的状态,脂质就会如同不受欢迎的“侵略者”,逐渐在血管内膜沉积下来,慢慢形成外观呈黄色、质地类似小米粥的脂质池,也就是粥样斑块。这些斑块就像是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导致血管病变,使其变得狭窄甚至堵塞。在极端情况下,更是有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塞等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让人防不胜防。


值得庆幸的是,随着临床医学和药学等学科的蓬勃发展,如今对于高血脂我们已经拥有了较为完善的控制方案。只要我们能够掌握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法,就能够做到“稳稳降血脂,健康常相伴”。而这其中的首要关键,便是深入了解血脂的奥秘。

除了要对血脂数值了如指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需时刻保持警惕,避免陷入一些常见的误区,以下这 3 个误区尤其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误区一:血脂指标稍高无需担忧?大错特错!

许多人认为,血脂指标只是稍微高出一点,或者只是偶尔出现偏高的情况,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不需要为此担心。但事实并非如此,血脂指标升高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警示信号。倘若只是略微超出正常范围,或者只是偶尔一次出现异常,确实无需过度恐慌,但也应该及时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便获得科学的指导和建议。然而,如果低密度脂蛋白(LDL - C)等关键指标连续多次检测结果都不理想,那么就必须提高警惕,积极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误区二:血脂高就与肉绝缘?并非如此!

一旦查出血脂异常,不少人便毅然决然地开启了“苦行僧”般的生活模式,对油和肉避之不及,仿佛它们是洪水猛兽。但实际上,降脂餐可不能这样吃,生活也不该如此“艰苦”。对于血脂异常的人群而言,并非完全不能吃肉,关键在于要正确选择肉的种类和控制食用量。

去皮的禽肉(如鸡、鸭等)是较为理想的肉类选择;每周适量食用 2 次鱼虾等水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脂肪含量较低,并且富含对预防血脂异常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而对于猪、牛、羊等畜肉,则需要谨慎选择,尽量挑选瘦肉部位,同时也要注意适量食用。

一般来说,每日食用肉、蛋等动物性食物的总量应控制在 120 - 200g 之间。此外,对于 ASCVD 中危以上或患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群,还需进一步限制胆固醇的摄入,尽量少吃猪脑、内脏等胆固醇含量较高的部位。

同时,建议用全谷物和薯类替代部分精米精面,每天补充 10 - 25g 可溶性膳食纤维,并且通过合理运动,使每天的能量摄入减少 300 - 500kcal(可以借助智能手环或手表记录运动消耗),这样对于血脂的控制将更为有利。


误区三:血脂正常就能停药?小心前功尽弃!

当看到血脂指标降到正常范围时,许多人都会暗自松一口气,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停药。然而,这种做法是极其危险的,血脂降到正常范围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这绝不意味着就可以擅自停药。具体该如何用药,一定要严格遵循医生的专业指导。

一方面,单次血脂指标正常,并不一定代表血脂已经完全恢复到稳定的正常状态,还需要进行长期持续的观察和监测,以确保血脂水平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另一方面,降血脂药物的作用往往不仅仅局限于降低血脂数值,比如他汀类降脂药,它还具有稳定斑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等重要作用。如果是为了实现这些治疗目标,那么就必须遵医嘱长期服用药物,尤其是对于那些曾经发生过脑梗、心梗的患者来说,贸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弹,大大增加再次发生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风险,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有些人之所以急于停药,很大程度上是担心药物的副作用。实际上,关于主流降脂药物安全性的临床研究证据较为充分。以临床一线常用的他汀类药物为例,服用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偶尔出现“无症状性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但其发生率相对较低,仅为 0.5% - 3%,而且在停药后,转氨酶水平通常能够逐渐恢复正常。总体而言,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少且程度较轻。


当然,药物的安全性还与剂量、药物类型以及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服用降脂药物时,务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擅自停药或者随意减药,以免因小失大,影响治疗效果和身体健康。

总之,血脂异常就像是一位隐藏在暗处的“健康杀手”,在我们毫无防备地享受美食、熬夜加班时,便悄然向我们逼近,甚至很可能已经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准备发动致命一击。想要在这场与血脂异常的较量中占据上风,我们就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保持警惕,积极预防和治疗,才能真正守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今日互动:
考考大家有没有认真看:脑梗有哪些常见症状?快来评论区留下您的答案吧~

#高脂血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