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我提干探家,未婚妻却不让我进门,得知原因后我冲母亲发火了
发布时间:2024-12-28 21:52 浏览量:2
“你别进!”
门刚推开一条缝,秀兰的声音一下子打住了我的脚步。她站在门槛里,眼神躲闪,脸色发白,一只手紧紧攥着围裙,另一只手却死死拽着门,好像怕我一脚踏进去似的。
我愣住了,手还停在门板上,半天没反应过来。半个月的火车硬座,整整两天两夜,提干的喜讯压在胸口一路带回来,大槐树下的风刮得人直打哆嗦,可这一刻,我的心比这风还凉。
“秀兰,你咋回事?”我皱着眉,努力压住心头的火,“不认识我了?”
秀兰抬头看了我一眼,眼圈红红的,像是哭过,可又低下头去,声音低得像蚊子哼:“你别问了,先回去吧,家里……不方便。”
“啥叫不方便?”我火气一下子窜上来,提起的行李“咣”地一下放在门边,“我两年没回来了,这会儿回家都不让进?”
秀兰抿着嘴,没吭声,眼里却噙着泪,转身跑回屋里,连门都没关上。
冷风从门缝里灌进来,刮在脸上像刀子。院子里静得能听见大槐树枝头的嘎吱响。我站在门口,手心攥着一层冷汗,心里翻江倒海。这是咋回事?我不过是回来探亲,提干的事还没来得及说呢,她咋就把我拦在门外了?
这时,母亲从屋里出来了,手里还拿着一把笤帚,见我站在门口,脸上有点尴尬。
“小军,你咋不提前说一声就回来了?多大冷天的,站这儿干啥?”母亲瞥了我一眼,赶紧招呼着,“快进屋,别冻坏了。”
“妈,这到底咋回事?”我一边跟着她往屋里走,一边压低声音问,“秀兰这是唱的哪一出?”
母亲没吭声,低头把笤帚往墙角一靠,给我倒了杯热水,手却有点发抖。她叹了口气,坐在炕沿上,语气里透着点无奈:“还不是村里那些碎嘴子,说你提干了,以后准得看不上秀兰。”
“胡说八道!”我腾地一下站起来,眉头皱得能夹死苍蝇,“我能是那样的人吗?提干是为了让家里过上好日子,秀兰咋能信这些闲话?”
母亲摇摇头,语气低了下去:“这些年你不在家,村里人说啥的都有。这次你提干的事传回村里,有的就说,‘刘小军以后是干部了,准得找个城里姑娘,哪还看得上秀兰那丫头?’还有人说,秀兰家穷,光靠你一个人撑着,以后怕是日子难过长。你秀兰这孩子心眼实,她娘又是个爱面子的,天天在她耳边叨叨,她听多了心里别扭,也不愿说。”
听到这儿,我心里像是被人用锥子扎了一下,又酸又气。十几年的感情,咋就被几句风言风语搅得乱七八糟了?
我一拍桌子站起来:“这事儿我今天非得说清楚不可!妈,你别拦着我。”
我几步迈到里屋门口,伸手推开了门。屋里灯光昏黄,炕头上铺着褪了色的红花布,秀兰低着头坐在炕沿上,手里攥着一块旧手帕,听见门响也没抬头。
我站在门口,语气里压着火:“秀兰,你给我说明白,你是真不想跟我过了,还是听那些人瞎扯?”
秀兰抬起头,眼圈更红了,嘴唇动了动,半天才挤出一句:“小军,不是我不想跟你过……是我觉得咱俩不合适了。”
“啥叫不合适?”我急了,往前迈了一步,“秀兰,你从小跟我一块长大,我啥样的人你不知道?提干是为了让咱们过好日子,你咋能听别人的话就把咱俩的事搅黄了?”
秀兰咬着嘴唇,眼泪扑簌簌往下掉:“小军,我也不想,可我娘天天在家里说,说你以后是干部,接触的都是城里人,我一个农村丫头,没文化,没见识,嫁给你只会拖累你……”
我听得胸口发闷,气得直喘粗气:“秀兰,你娘说啥你就信啥?那咱俩这些年算啥?”
秀兰低着头没吭声,泪珠一滴滴砸在手帕上。看着她那副委屈模样,我心里的火气又一下子泄了下去。
正僵着呢,母亲突然在院子里喊了一声:“小军,你出来一下!”
我皱着眉出了屋,母亲手里拿着一封信,脸色白得吓人。她把信塞到我手里,声音都有点发颤:“这是前几天寄来的,你战友家里写的,我怕你担心,就没告诉你。”
我接过来,拆开信一看,脑袋“嗡”地一下炸开了。信是班长张大勇的母亲写的,说大勇去年冬天执行任务时受了重伤,抢救无效,牺牲了。信里还说,大勇临走前一直念叨着:“小军的秀兰一定要好好珍惜,别辜负人家。”
看完信,我眼眶发热,手都抖了。想起大勇临别时的笑容,想起他拍着我的肩膀叮嘱:“小军,提了干就赶紧把秀兰娶了,别让人家姑娘等太久。”
母亲见我脸色不好,赶紧扶住我:“小军,你没事吧?”
我咬着牙点点头,攥着信回了屋。秀兰见我回来,立马站起来:“咋了?出啥事了?”
我把信递给她,声音哑得像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班长……走了。他临走前还托人叮嘱我,让我一定不能辜负你。”
秀兰捧着信,眼泪啪嗒啪嗒掉下来,手里的信纸都被泪水浸湿了。她抬起头,哽咽着说:“小军,我错了,我不该听那些话,我……”
我鼻子一酸,没再说话,伸手把她拉进怀里。
那天晚上,我们在炕头上聊了很久。从小时候的小打小闹聊到未来的日子,聊到村里那些碎嘴子的议论。我告诉秀兰:“不管别人咋说,咱们的日子是咱们自己的,班长用命换来的嘱托,我更不能辜负。”
秀兰点点头,眼里带着泪光,却也带着笑。
后来,我带着秀兰去了部队。她跟着我搬进了家属院,把日子过得井井有条。我每次出任务,她都会在院子门口等我回来,眼里满是期盼。村里那些闲言碎语早被我们抛在了脑后。
有时候,她会拿出班长的那封信看一看,说:“要不是大勇班长,咱俩还不知道要绕多少弯子。”
我点点头,心里却明白,有些人虽然走了,但他的叮嘱和期盼却永远留在了我们心里,像一盏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