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红妆”婚俗中的美术课——婚服设计
发布时间:2025-03-18 00:01 浏览量:5
婚俗中的美术课
一千年前,南宋皇帝赵构被金兵追击,走投无路之际,幸被一位越地采桑姑娘相救。赵构为报这救命之恩,遂下旨昭告天下,凡宁绍地区姑娘出嫁,可享受半个公主的待遇,新娘可八抬大轿,嫁妆可描龙绘凤,嫁妆多少和规格不受限制。出嫁的迎亲队伍,武官见了要下马,文官见了要下轿。因为这道圣旨,宁绍一带的富家小姐出嫁,可谓“良田千亩、十里红妆”。嫁妆越办越多,迎嫁队伍越来越长,浩浩荡荡,绵延数里,仿佛是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洋溢着吉祥喜庆,这便是“十里红妆”。这是一个有关喜庆、有关嫁娶、有关天地人和福、有关“爱”的表达。在这样的基础上,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顾华平带领教师团队开发了“婚俗中的美术课”系列课程,让学生理解“十里红妆”的仪式美(价值观)、器物美(中国红)、技艺美(工匠心)、精神美(家国情),从而培养学生美的心灵、爱的能力。
1.为什么婚服曾经也叫“昏服”?
2.你知道各个朝代婚服的特点吗?
3.传统女子婚服上的吉祥纹样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学生将知道:中国历史上女子婚服的变迁。
学生将理解:中国历史上女子婚服的样式之美、颜色之美、纹样之美。
学生将能做:用折剪的形式设计剪制一件新娘婚服。
一、激趣导入,了解中国古今婚服文化
1.听音乐,结合图片,提问:骑高马、吹唢呐,村口可能要发生什么事情啦?
上花轿、迎新娘,原来是我们村长的女儿小芳要出嫁啦!猜一猜,在这么重要的日子里小芳会穿什么样的婚服呢?(学生讨论)。
2.视频(女性婚服的演变文化)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哪些样式的女子婚服呢,咱们从视频里寻找答案吧!
秦汉:秦汉婚礼在黄昏时分举行,所以叫“昏礼”,女子婚服采以上衣下裳相连接的深衣制为主,颜色多为黑中扬红色,常以山云鸟兽、藤蔓植物等纹样;
唐朝:唐朝文化繁盛、开放。婚服也以华丽为美,你看!钗钿礼衣,大袖衫长裙、层数繁多,唐代婚服红与绿大胆的色彩搭配和冲撞是绚丽的大唐气象。
宋朝:主要沿袭唐朝,但宋时女装开始趋向含蓄、温婉,更突出女性明理雅致的气质,和唐朝的洒脱风格有区别,颜色为青绿色,当时盛行用大衫和霞帔做婚服。
明朝:明朝重礼制,服饰仪态端庄、气度宏美、凤冠霞帔,以褂裙为主礼服,大红吉服是明代才有的定制,最后成为我国婚服的代表性颜色,花纹常用龙凤呈祥和鸳鸯图案。
清朝:满汉文化交融,婚服以旗袍为模板。清代汉族女子婚嫁时会选择上衣下裙式样,上衣多为大红色绣花女褂,下裙穿着凤尾裙,颜色以红色为主。
二、观察分析、感知传统婚服独特美感
1.出示中国传统的婚服图片,感知传统婚服独特美感
讨论:你觉得传统婚服美吗?美在哪里?(造型美、色彩美、纹样美)
造型美:大袖衫、长襦裙、凤尾裙、霞帔、褂裙、旗袍……
色彩美:青绿绯红、大红、黑中扬红……
2.从传统婚服局部图寻找纹样的造型美、寓意美
提问:你刚才看到婚服上有哪些图案?为什么会选择这些图案?
3.欣赏中国传统婚服图案局部,分析吉祥纹样样式及含义
动物:凤凰、龙-龙凤呈祥 鸳鸯-成双成对
花卉:牡丹-花开富贵;桃花-五福(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山石:海水和山石-福山寿海
小结:一件传统中式婚服无论是造型、纹样还是色彩都饱含着新人对未来生活无限的祝福与憧憬,但是设计到制作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可是小芳当然等不及啦!今天我们要用剪纸的形式来帮小芳制作一件婚服!
4、剪纸技术小回忆
说起剪纸,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对,剪过窗花、花边、雪花……概括起来,就是团花和花边。
三、尝试设计,研究剪纸折法和纹样
拿出桌上小红纸,练习对折、二方连续、四折、六折等方法。2.学生尝试在大的正方形纸上折。3.挑战升级——尝试在大的长方形纸上剪两个团花。教师再在两个团花的中间剪个洞套在学生脖子上,套头式的婚服出现了。当然还有不同的款式(出示款式的PPT)你喜欢哪一个?小组讨论下你们要做哪一款?4.感知特别的“剪纸语言”: 在云肩式婚服上你找到了哪些剪纸纹样?圆点纹、柳叶纹、月牙纹、锯齿纹、水滴纹、祥云纹等。5.锣鼓声越来越响,小小裁缝们,拿起你手中的小剪刀一起加油吧!(出示作业要求)
四、我为传统婚服代言
把每组学生完成后的作品穿在学生模特身上,现场走秀形式展现穿着东方传统婚服的自信。(在音乐声中模特代表上台摆pose造型),选出最佳婚服。
五、小结延伸,感受传统与现代
曾经有一段时间,白色婚纱盛行,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是外国人结婚,都选择了中式传统婚礼,穿起了中国传统婚服,日前有25对外国友人在浙江南浔集体举行了中式婚礼。“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着我民族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执教:郑青(绍兴市上虞区重华小学)
指导:顾华平(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