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岁男子洗头后发生心梗!提醒:中老年人洗头时,这5点要放心上
发布时间:2025-04-07 14:03 浏览量:10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了一位55岁的刘先生,他在家中洗头后突然胸闷气短,剧烈胸痛,被紧急送医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
让人意外的是,这已经是该院一个月内收治的第三位"洗头后心梗"的患者。许多人不禁疑惑:日常洗头这样简单的活动,怎么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在我20年的心内科临床经验中,发现不少中老年患者在洗头、洗澡等日常活动中诱发心血管意外。这并非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生理病理基础。
对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已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洗头时的一些不当行为,确实可能成为心梗的"导火索"。
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它是冠心病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属于急危重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持续上升阶段,每年心血管病死亡占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其中冠心病占比超过50%。
那么,洗头为何会诱发心梗?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首先,头部冷热刺激会导致血管收缩和扩张,引起血压波动;其次,仰头姿势会增加心脏负担。
第三,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心血管系统造成应激;第四,洗头过程中的屏气和用力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瓦尔萨瓦动作",可导致血压瞬间升高;最后,浴室潮湿闷热的环境容易导致氧气不足。
心肌梗死发作时,典型症状包括持续性、压榨性、紧缩性胸痛,常常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臂内侧或颈部、下颌。伴随症状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等。
然而,约有20%的心梗患者可表现为无痛性心梗,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可能仅有乏力、气短等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视。
心梗的识别可采用"FAST"原则:F(Face)-脸色是否苍白出汗;A(Arm)-手臂是否有放射性疼痛;S(Speech)-说话是否困难气促;T(Time)-时间即发现异常后应立即就医。
若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拨打120,争取在发病"黄金1小时"内得到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以再灌注治疗为核心,包括溶栓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目前,我国大多数三甲医院都已建立胸痛中心,能够提供24小时急诊PCI服务。PCI治疗效果优于溶栓,能显著降低死亡率。
药物治疗方面,双联抗血小板、他汀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是基石。根据中国胸痛中心数据显示,规范化治疗可将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率从8%降至3%以下。
康复期患者需注意:一是药物治疗须坚持,抗血小板药物至少用药1年;二是定期随访复查,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等。
三是生活方式全面调整,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四是心脏康复训练要科学,遵医嘱逐步增加活动量;五是情绪管理很重要,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剧烈情绪波动。
预防心肌梗死,中老年人洗头时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合适水温。水温以36-38℃为宜,过热或过冷都会刺激血管收缩舒张,引起血压波动。中国老年医学会建议,老年人洗头水温不应超过40℃,冬季室温应保持在22℃以上。
第二,避免仰头姿势。长时间仰头会增加颈椎压力,还可能引起一过性脑缺血。建议采用前倾姿势洗头,或使用淋浴喷头冲洗,减少仰头时间。
第三,控制洗头时间。整个过程不宜超过15分钟,尤其冬季更应缩短时间。美国心脏协会研究表明,延长淋浴时间超过20分钟,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0%。
第四,避免空腹或饱餐后洗头。空腹时血糖低,饱餐后血液集中在消化道,都会增加心脏负担。最好在餐后1-2小时进行。
第五,选择合适时间段。避开清晨6-10点和傍晚5-7点这两个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数据显示,这两个时段心梗发生率比其他时间高出40%。
近年来,医学界对心血管疾病防治有了新进展。2023年发表在《循环》杂志上的研究发现,SGLT-2抑制剂不仅可用于糖尿病治疗,还能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达14%。
同时,可穿戴设备监测技术的普及,使患者可实时监测心率、血压等指标,提前预警潜在风险。
如遇心梗紧急情况,家庭急救技巧包括:迅速拨打120;让患者半卧位休息,松开领口;若有硝酸甘油可舌下含服。
如患者心跳呼吸骤停,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等待救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根本。
控制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合理膳食,减少盐、糖、油摄入,增加蔬果摄入;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
中国心血管健康指数调查显示,坚持这些健康生活方式可使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80%以上。
对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洗头这种看似简单的日常活动也需谨慎对待。了解潜在风险,掌握科学方法,才能有效预防心血管意外,保障健康安全。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往往关系到生命安危,值得我们每个人重视。
参考资料:
1. 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202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2.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3. 柳志红, 刘力生. 心肌梗死的现代治疗进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 沈潞华, 葛均波.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与院内处理. 中华医学杂志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