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跟吃饭有关?医生警告:中老年人,吃饭时一定多注意这几个点

发布时间:2024-11-05 16:27  浏览量:2

声明:本文均是结合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理解,部分情节存在“艺术加工”,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

“庞大伯,您听说过吗?据说,进餐的方式竟与寿命有所关联!”李阿姨一边摇着蒲扇,一边满脸神秘地凑近庞大伯,像是要说个天大的秘密。

庞大伯一愣,心里半信半疑地想:吃饭这种事还能影响寿命?这不就是填饱肚子吗?他平时可没太讲究吃饭的规矩,能吃饱就行。

于是,庞大伯决定去一趟医院,找个专业医生求证一下,看看这“吃饭与寿命”的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

医院的诊室里,医生陈主任接待了庞大伯。庞大伯将疑问一说,陈主任微微一笑,说道:“吃饭的方式的确与寿命息息相关!

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吃饭这件事更马虎不得!今天我就给您讲讲,吃饭时要注意哪三件事,能让您吃得健康、长寿。”

陈主任看着庞大伯认真听讲的样子,清了清嗓子开始说道。

“庞大伯啊,您平时吃饭是不是特别快?三两口一碗饭下肚?”陈主任一语道破,庞大伯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陈主任接着说:“咱们研究表明啊,吃饭速度太快的人,寿命往往比细嚼慢咽的人要短。啥意思呢?也就是说,吃饭快的,肠胃压力大,时间一长,各种问题都来了。

他打了个比方:“您想象一下,肠胃就像是一个磨坊,吃得快,磨坊就要加班加点地工作,不停地消化吸收。

这么下来,肠胃负担就特别重,时间一长,肠胃出毛病,身体的其他机能也会受影响。而吃饭慢的人,肠胃能充分消化,给胃肠充分的休息时间,不用累积压力,能长久保持健康。”

“而且呢,咱们的身体有个‘饱足中枢’的调节机制,大概需要20分钟才能感到‘饱’,如果吃饭速度快了,很容易在饱足信号还没来得及发出前就多吃了,结果不仅让胃肠负担加重,肥胖问题也找上门来。

而肥胖又是各种慢性病的强效催化剂,极大地提高了心脑血管疾病与糖尿病的发生风险。所以,吃饭慢一点,细嚼慢咽,可不只是好习惯,而是延年益寿的关键。”

庞大伯听得入神,忍不住点点头。陈主任接着讲:“其二,用餐时的先后次序亦至关重要

尤其是我们中老年人,吃饭时最好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类食物,最后吃主食,简单来说就是‘先菜后饭’。”

看到庞大伯的疑惑表情,陈主任解释道:“咱们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特别快,像白米饭、馒头这些主食,一吃进嘴里就会快速分解成糖,导致血糖骤然升高。

尤其是老年人,其胰岛素调节功能已逊于年轻人,显得颇为迟钝,故而血糖极易波动,难以维持稳定。”

“那些习惯‘先菜后饭’的人,血糖的稳定性比‘先饭后菜’的高出近不少。血糖平稳了,胰岛素的负担也轻了,自然就减少了代谢问题的发生概率。

再说,蔬菜里纤维多,能让胃先有饱足感,减少了进食量,控制住体重,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说到这,您还得注意,不能一口气把所有东西全往嘴里塞,要给自己留点时间去消化。

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分时分段’,简单说就是每一口都先享受食物的滋味,食物有时间在口腔里充分分解,再吞下去。

如此一来,不但减轻了胃的负荷,而且有益于维持优良的消化机能,让身体更健康。”

陈主任说到最后一条时,特别强调道:“庞大伯,这一条尤其重要!晚餐时间一定要提前,尽量别超过晚上七点。”

他见庞大伯疑惑地看着自己,继续解释道:“您看啊,白天咱们的消化系统是最活跃的,能更好地分解食物。

但是到了晚上,尤其是过了七点,消化系统的活跃度逐渐下降,如果这时候再进食,食物就会滞留在胃肠道里一段时间。

如此一来,不仅加重了胃肠的负担,还极易诱发一系列状况,诸如胃酸倒流、消化不良之类。”

“再者,倘若晚餐时刻过晚,便会给睡眠质量带来负面作用。研究表明,深度睡眠于身体机能修复意义重大,而睡眠匮乏之人,衰老速度加快,患老年性疾病的概率亦随之增高。”

“而且还有一点不得不提,晚餐吃得晚,容易导致热量消耗不掉,囤积在体内形成脂肪

脂肪若是过量堆积,肥胖状况随即显现,由此进一步提升了罹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所以,晚餐别拖到太晚,让身体有时间去消化,才不会给第二天的身体机能带来负担。”

听完陈主任的讲解,庞大伯恍然大悟。这些看似简单的吃饭习惯,居然和寿命有这么大的关系,真是没想到!

回家的路上,庞大伯一边走一边默念:吃饭慢一点、先菜后饭、晚餐早点吃。

等回家后,他第一件事就是给老伴儿分享了这几条“长寿秘籍”,并准备从下一餐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

庞大伯感慨地想到,以前觉得吃饭无非就是填饱肚子,哪曾想细节中竟然藏着这么多的健康玄机。

关于寿命跟吃饭的关系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1] 翟德华,陶立群,高龄老人性格心理特征、饮食习惯与健康长寿关系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4-12-30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