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冬是“凶日”,提醒中老年人:1不熬、2要动、3不怒、4要吃

发布时间:2024-11-06 02:49  浏览量:2

导读:明日立冬是“凶日”,提醒中老年人:1不熬、2要动、3不怒、4要吃,尊重老传统!

2024年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七,正逢“立冬”之节。立冬一到,北风渐起,霜降时节,气候愈加清冷,昼夜温差大,秋老虎的闷热渐消,转而为气爽风凉。此时,万物渐显萧条,霜气袭人,正如古人所言:“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北方早已是雪花飞舞,白雪覆地,银装素裹,静谧而素雅。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此时宜早作防寒之策,莫贪凉,切记忌讳寒气入体。因此,老人们会提醒我们,明日是"立冬",无论多忙,都要提醒牢记:1不熬、2要动、3不怒、4要吃,别忘了告诉家人,老传统莫忘。建议了解,别因无知触了“霉头”。

立冬,二十四节气之十九,乃冬季之始也。此时,斗柄指向西北,太阳黄经达225度,交节之日,约在每年阳历11月7、8日之间。古人云:“立冬,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节气寓意生气闭藏,阳气渐隐,阴气渐盛,万物皆藏,未见一丝春意,然为来年之复苏积蓄精气。秋意渐浓,风起叶落,黄花带露,红叶满阶,寒气未显,正是温阳逐渐消退之时。

又曰:“冬者,终也;始者,生也。”立冬,既是冬季的起点,亦为万物休养生息的时刻。天地气机转变,犹如农人秋收后,将收获的力量积蓄待春。此时,虽秋气未尽,寒意已渐起,时有细雨霏霏,冷风袭人。人在此时,应养精蓄锐,未雨绸缪,为迎接未来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

故,2024年立冬是交节在公历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七这天,具体时间为06时19分49秒。

古代,人们将立冬分为三物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阴气渐浓,气温逐步降低,江河湖泊的水面开始结冰。古人云:“水至寒,始见冰。”此时,水中的生灵亦感受着寒冷的侵袭,生机暂歇。

二候,“地始冻”。气温更低,大地开始结冰,土壤渐凝。此时,田野的草木萎靡,万物进入沉寂的冬季状态,仿佛一切都在静待来春的复苏。正如“冻土难耕,岁月如流”所言,农事暂告一段落,休养生息。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野鸡销声匿迹,藏身于大水之中。水中的蛤蜊渐肥,古人误以为雉变作了蜃。此为自然界中的奇特现象,象征着冬季的来临与生物的适应变化,仿佛“大自然的一场变幻”,予人无尽遐想。

立冬节气,民间习俗丰富,皆为迎冬而设。此时,家家户户多有“贺冬”之礼,表达对寒冬的迎接。北方尤以吃饺子为传统,寓意“交子换岁”。而羊肉汤、鸡蛋、饴糖、面条、花生等食物,亦成为冬日餐桌上的常见美味,滋补身体,抵御寒冷。更有勇士习惯冬泳,恣意迎接寒气,壮胆健体。如古人所云:“立冬日寒,暖在心间。”

明日11月7日立冬,按古代历法,明天为甲辰年、乙亥月、乙亥日,农历十月初七,在十二建除中是“建日”。

“建日”是一个什么日子?

2024年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七,恰逢“立冬”节气。此日,又值“建日”,即民间所称的“黑道凶日”。在古人眼中,“建”有“开始”之意,属于气场强烈、易引发变动的日子。因此,万事宜慎行,尤其是那些初始阶段的事务,更应避免贸然开始。古人有云:“建日不宜作事,慎之又慎。”此日气机尚不稳定,容易导致不顺。

立冬时节,天地气场交感,阴阳之气初生,冬寒未至,春气亦远。此时,磁场混沌,易起波动,古语有言:“立冬四不做,做了不顺心。”此乃提醒百姓,立冬之日不可轻举妄动,事物的萌芽尚未完全,若在此时行动,往往难以得成,甚至陷入困厄。

农历十月初七,既是立冬,又值建日,正是四季交替、气候变换之时。此日虽为新生之初,但其气场动荡不安,适宜深思熟虑、休养生息,而非急功近利。天地交感,天人共振,亦是人们需静待时机、谨慎行事的日子。

故,明日11月7日立冬是“凶日”,提醒中老年人,有空没空,牢记:1不熬、2要动、3不怒、4要吃,别忘了告诉家人,老传统莫忘!下面来看看老祖宗咋说,是否有道理!

1不熬:不熬夜

农历十月初七,恰逢立冬之日。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盛,寒气袭人,昼夜温差加大。古人有云:“冬藏生机,春生万象。”此节气标志着万物蛰伏,生气潜藏,正是养生之时。尤其对于中老年人,顺应自然规律,调整作息显得尤为重要。

《黄帝内经》言:“冬宜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时,白昼短暂,黑夜渐长,正是调整作息的最佳时机。随着立冬的到来,阳气潜藏,阴气盛极,寒为阴邪,容易伤及阳气。因此,适当增加睡眠时间,避免熬夜,以养阳气、护脏腑。正如古人所说:“养生先养睡,睡得好,精神足。”

此节气,昼夜温差大,气候清爽而干燥,秋老虎的闷热气息已渐远。为了适应这自然的变化,建议中老年人将作息调整为早睡晚起,早晨起床最好在6至7点,晚上则应在9至10点之前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与体力。如此,既顺应天时,又能安享身心之健。

2024年11月7日,农历十月初七,立冬之节悄然来临。秋意渐消,寒气渐浓,昼夜温差加大,空气清凉干燥。此时,许多人可能因气温骤降而减少运动,但古人云:“动则生阳,静则生病。”适量的运动对增强身体免疫力至关重要,尤其是中老年人,应适应季节变换,增强体质,防止寒气侵袭。

立冬之时,太阳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气候变化显著。白日虽然短暂,但午后依旧有些许温暖,而清晨与傍晚则愈加凉爽。此时气温变化无常,秋冬交接之际,宜根据天气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常言道:“未寒先防,未病先治。”切勿让寒气侵入体内,方能避免免疫力下降,导致健康问题。

此时节,运动应当柔和适度。可选择在室外散步、跑步,或练习太极、打羽毛球等活动,亦可在室内做瑜伽、快走,甚至是些许家务劳动,皆可有效提高代谢,保持身体温暖。运动时,不宜过早晨练,切记保暖,运动后不宜立即减衣,以免着凉。饮食上,可适量增补高蛋白食物及富含维生素的蔬果,以增强抵抗力。如此调养,必能抵御冬寒,安享健康之年。

农历十月初七,立冬来临。气候渐寒,昼夜温差加剧,秋老虎的余热逐渐消散,进入了寒冷的冬季。对于中老年人而言,气候的骤然变化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古人有云:“气寒心易动,寒风吹心虚。”此时更应保持内心的平静,避免情绪激动,尤其要防止因外界的寒冷引发不必要的烦躁与急躁。

立冬节气,天地阴阳交替,寒气渐起。此时,精神内守尤为重要。古人讲:“冬藏养气,春生万象。”冬季正是养神、藏气的时节。保持心态的平和安宁,避免大喜大悲,方能守住内心的安稳,调和体内的阴阳气机。若心情郁结,则容易招致病痛,伤害阳气,身体亦易受到寒气的侵袭。

初冬之时,万物凋零,气候清冷,尤其是对于年长者,秋冬交接之际,常感心情低落,忧郁之感更胜。此时,宜多听音乐、散步、晒太阳等,放松身心,舒展情绪。正如古人所言:“无欲则刚,安宁则长。”保持心境的宁静与宽和,调和心气,才能更好地适应冬季的严寒,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度过这个严峻的季节。

吃饺子

立冬之日,天地气息转寒,北风渐劲,万物收敛。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的说法,意指此时应适当进补,以迎接冬季的寒冷。在这一节气,最具象征意义的食物便是饺子。古人有云:“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此言虽夸张,却足见饺子在立冬时节的重要性,尤其对中老年人而言,饺子不只是一道美食,更是祈愿吉祥、增强体力的佳肴。

在北方,立冬吃饺子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饺子外形似耳,寓意“娇耳”,象征着健康和安宁。饺子馅料丰富,可以选择多种食材,既能满足不同口味,又能温暖身心,驱寒增力。饺子的“交子”之意,也让其在立冬时节更具意义,正如秋冬交替之际,饺子成为人们与季节、与时令的默契呼应。

除了饺子外,南方的潮汕地区亦有着不同的冬日习俗。当地人常食甘蔗与炒香饭,以驱寒保健。甘蔗甘甜滋润,益气养阴,正是冬季时令中的滋补良品。炒香饭则选用多种食材,色香味俱佳,不仅为胃口增添风味,更能调和体内气血,温暖身体。在这气爽风凉、寒意渐浓的立冬时节,宜食暖补佳品,调养气血,增强体质,顺应自然的节令变化。

吃羊肉

立冬时节,气候渐转,昼夜温差增大,正所谓“秋老虎”余威未消,气温时而温和,时而寒凉。古人云:“立冬补冬,补嘴空。”此时适宜滋补,羊肉便成了上佳之选。羊肉具有温补驱寒、增强免疫的效用,尤为中老年人所推崇。铜锅涮肉、红烧羊肉等,皆是立冬之令,滋养身心,驱散寒意,尤得人心。

正值此季,少雨干燥,空气愈显寒凉,适合食用炖羊肉、煲羊汤等美味佳肴,以温暖体内、调养脾胃。更有佳人言:“冬日食羊肉,养生无他法。”羊肉与萝卜相配,味美且能清热解毒,恰如其分地应对这干燥多变的时节。立冬,是时节的转折,更是养生的关键时刻。

推荐食谱:红烧羊肉炖萝卜

所需食材:羊肉、萝卜、姜、葱、料酒、生抽、老抽、白糖、香菜、盐。

制作步骤:

1、 羊肉洗净,切块后,置入沸水中焯烫,以去腥气及血水。此法虽繁,实为调养佳策,恰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之意。

2、 锅中添油,热后放白糖,炒至糖溶化变色,羊肉块投之,翻炒至肉色微变,再入葱姜,煸炒出香,随后添料酒与酱油,翻匀至香气四溢。

3、 加入清水,煮沸后,改小火慢炖,盖锅焖煮至羊肉软嫩,再加入切好的嫩萝卜,继续炖煮,至萝卜入味,最后加盐调味,盛出撒香菜,暖心又养身。

总结:明日是立冬,恰逢“凶日”,无论多忙,再次提醒牢记:1不熬、2要动、3不怒、4要吃,别忘了告诉家人,老传统莫忘!您都记住了吗?

有福之人留下一句“好运” 你和家人此刻起好运翻倍,万事皆如意接财接福接旺运~喜欢作者,点个关注不迷路;喜欢文章,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希望大家顺风顺水事事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