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处暑是凶日,无论多忙,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忌2样、3要做

发布时间:2024-08-22 11:13  浏览量:18

导读:今日处暑是凶日,无论多忙,提醒中老年人:1不睡、忌2样、3要做!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转眼已至处暑,暑气渐消,秋凉初至,正是三伏尾声时节。古人云:“暑去秋来,万物收敛。”处暑寓意着暑气的退散,中老年人尤应注意防暑降温,谨防闷热与暴雨相交之时,身体受损。此时,需顺应节气调养身心,以迎接即将到来的清爽秋日。

今年农历七月十九,甲辰年之处暑恰逢“建除十二日”中的“开日”,古谚有言:“开日宜行动,万事皆顺。”此日既为时节转折,又为吉日,中老年人尤需谨言慎行,以保平安顺遂。暑退秋凉渐至,行动宜谨慎,健康为上策,切莫忽视节气变化对身体的影响。因此,老人们会提醒我们,农历七月十八是“开日”,处暑当天,无论多忙,都要牢记:1不睡、忌2样、3要做,啥意思?建议了解,别因无知触了“霉头”。

什么是处暑?

处暑,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乃夏秋交替之关键时刻,也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古人云:“暑退秋来,万物蕴藏。”每年8月22日至24日,太阳行至黄经150°,正是处暑之时。此时,夜空中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偏西,古称“申”。时至处暑,酷暑渐消,天地凉意初显,预示着高温酷热的“三暑”即将结束,迎来清爽之秋。

那么,处暑的气候有什么特征?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即“处暑”标志着炎夏的结束。然而,谚语云:“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此时虽有凉意初现,然高温依旧,故有“秋老虎”之称。正如古人所说,暑气虽退,未尽消散,需待时日方能见秋凉。

处暑之日,南移的副热带高压仍在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故农谚有“处暑天暑,就怕秋老虎”“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之说。此刻,天虽渐凉,昼热未消,需待蒙古冷空气南下,方能驱散闷热,迎来真正的秋爽。至此,洗浴仍为日常,正所谓“处暑十八盆”,流汗不止,凉爽渐至。

随着昼夜温差的加大,作物迅速成熟,正值农忙季节。此时林果飘香,五谷丰登,农家尤为重视。昼夜温差之下,农作物更显丰盈。处暑之时,亦是收获之季,正如老话所言:“处暑一过,丰收在望。”

类似的农谚还有很多,如: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可见今日正值处暑,乃农作物成熟丰收之关键时节。此时虽暑气未消,然热天气有助于作物生长,正应了“秋阳烈烈,五谷丰登”之说。古人云:“时至立秋,稼穑方成”,正是此理。

古代将处暑分为三物候:

处暑有三个物候现象:初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初候“鹰乃祭鸟”,时至秋分,作物丰盈,鸟雀频飞,老鹰捕食,猎物盈堆,宛若祭祀。此景映照丰饶之秋,食物充足,猎物易得。

二候“天地始肃”,凉风至,孟秋渐凉,草木枯黄,天地间肃杀之气弥漫,万物开始凋零。此时秋意渐浓,正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之时。

三候“禾乃登”,稻谷金黄,满载收成。农人忙于收割,谷物入仓,丰年在望。处暑已至,正值“麦熟稻黄”,人勤而秋丰。

古人观物候,以时节为序,天道自有定律,四季轮回,万物应时。秋风起,丰收至,正是天道循环之理。

今年处暑几点?

今年甲辰,处暑交节于农历七月十九,公历8月22日22点54分48秒,夜深时分,正值二更天。古人有言,“时至处暑,暑气消退”,此刻暑热渐止,秋凉初显。

处暑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处暑之时,民间有“吃鸭消暑”“龙眼补身”之说,此外,还有送羊节、放河灯、开渔节等丰富多彩的习俗。这些活动既寓意着对丰收的祈愿,也承载了古老的文化传统,正所谓“节至心安,民俗悠远”。

古代为什么会说处暑是“凶日”?

处暑在古代被视为“凶日”,缘由在于其时阴阳交替,气场新生,万物初露微弱之态。古人云:“天地交感,谨慎为上”,因此,处暑之日尤需小心行事。俗语有“处暑四不做,做了不顺心”之说,皆为提醒世人此日应避开不宜之事,以求顺遂平安。这种观念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天人合一思想,也提醒人们在季节变换之际要多加谨慎。

今日处暑是“凶日”,无论多忙,提醒中老年人,牢记:1不睡、忌2样、3要做。我们不妨探究一下,这一天的传统讲究究竟有何道理!

1不睡:不贪睡

处暑,作为秋季的第二个节气,象征着暑气的消退与秋凉的渐至。此时,阳气收敛,阴气渐长,自然界的变化牵动着人体的内在调整。古人素有“不贪睡”之戒,尤其对中老年人而言,此时更应顺应节气,不可过度贪睡,以免打乱生物钟。

《黄帝内经》有云:“人与天地相应也。”处暑时节,三伏将尽,立秋已至,天气由热转凉,人体亦应随之调整作息。若此时贪恋安卧,不仅可能导致白日乏力,还会减弱气血流通,最终引发“秋乏”,令人体难以应对即将到来的秋凉。

在末伏尾日,闷热与暴雨交替,正是养生之机。此时,适时早起,静观天地气象之变化,方可平稳度过这一季节交替期,避免因“贪睡”而伤身,影响健康。

1、忌吃辛辣食品

2024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九,正值处暑,三伏渐退,秋凉将至。俗话说“吃蜜不吃姜,吃果不吃瓜”,处暑之时,尤应戒食辛辣。立秋已过,末伏尾日,天时多变,气候渐凉,辛辣之物易助燥生火,不利于中老年人养生。

在此时节,需避油腻厚重,慎食如辣椒、生姜等热性之物,宜多食清淡蔬果,顺应天地阴阳变化。《黄帝内经》云:“人与天地相应也”,此时应调整饮食,以清心火,除燥邪,保护脏腑之和。

处暑期间,闷热暴雨交织,正是调理身心之际。多食如西红柿、葡萄、梨等滋润之品,并适量饮水,方能平稳度过夏秋交替,养护气血,护佑身体健康。

3、忌吃油腻食品

处暑为秋之二节,2024年8月22日正值此日,虽三伏将尽,暑气未消。老辈有言:“肥甘难化,油腻易滞。”此时肠胃脆弱,不宜多食高脂肪、高热量之物。过量进食油腻,恐伤脾胃,阻碍气机,致生痰湿,气滞不畅。

古人云:“少则养生,多则致病。”《本草纲目》亦载:“肥甘油腻之品易生痰湿。”处暑天气由热转凉,阳气渐收,脾胃功能减弱,正值脾虚之时,若不慎食多,易致消化不良,影响健康,肠胃负担重,实非所宜。

处暑饮食,当以清淡为主,老辈传言:“莫贪口腹,保身康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之食,方可养护正气,亦宜多食新鲜蔬果,如豆类、奶制品,方能强身健体,远离病邪。

1、要适量运动

2024年8月22日,农历七月十九正值处暑,暑气渐消,适宜户外活动。老话说:“秋风爽,身体壮。”此时,中老年人宜择合适之运动,太极舒展,散步怡然,皆有益于身心。适量运动不仅强身健体,亦能调节心情,预防疾病侵扰。

古人云:“秋收冬藏。”此言不仅指农事,亦含人之养生道理。秋季虽适合锻炼,但亦须把握分寸。过度运动,恐劳身伤神,得不偿失。《黄帝内经》言:“动则生阳,静则生阴”,正宜顺应自然之道,适可而止,方得养精蓄锐,为寒冬做好准备。

相传古时有村,村中老人长寿无病。每日相聚于村头,太极散步,秋景怡然。适度运动,笑语相伴,正是健康长寿之道。今日处暑,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为即将到来的冬季奠定坚实基础,迎接美好明天。

2、保持规律作息

农历七月十九,处暑至,三伏渐末,立秋已过,正值秋凉初现。俗语有云:“早睡早起,顺应天时。”此时节,阳气内敛,宜调整作息,养生之道在于规律,早睡早起方能适应节气变化,保持身心健康,免受病邪侵扰。

古人言:“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黄帝内经》亦载此理。秋季乃收敛之时,人体与自然应和,中老年人尤需注重作息。夜幕降临,休养生息正当其时,充足睡眠不仅能恢复体力,更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防止秋乏侵袭。

老话道:“养生在作息,长寿靠习惯。”现代研究亦证实,规律作息对健康益处颇多。处暑之日,宜珍惜每晚休息,保持良好作息习惯,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精力,与健康相伴,享受生命之美。

3、吃山药

处暑至,三伏将尽,立秋已过,天气渐凉。俗语云:“秋燥易发,山药益身。”山药,亦名淮山,富含淀粉、蛋白质与多种微量元素。此时食之,正合时宜。山药性平味甘,能补脾养胃,增强体质,助中老年人抵御秋燥、调和气机。正如《本草纲目》所载:“山药益气养阴。”处暑食山药,可保健康,迎接秋日之凉爽。

推荐菜式:山药猪肺汤

农历七月十九,处暑将至,三伏渐尾,立秋之时,正宜“秋养肺”。古语云:“夏养心,秋养肺。”此时食山药最为合适。山药与猪肺同炖,正应“以形补形”之理。此汤鲜美易做,滋润肺腑,尤适中老年人。秋日渐凉,闷热未消,此汤既养阴润肺,又符合时节之需。正如《黄帝内经》言:“秋气应肺。”处暑食此汤,保健强身,迎接凉秋之到来。

所需食材:山药、猪肺、木耳、枸杞

制作步骤:

1、山药泡发木耳,去皮洗净后,斜刀切段。熟猪肺切小块,枸杞浸泡五分钟,食材备齐。

2、清水入锅,加入山药段,煮十分钟,至山药软糯。此时,煮出的山药透出丝丝清香。

3、将木耳与猪肺投入锅中,再炖五分钟,使其味道相融,汤色渐浓。

4、最后,枸杞入锅,稍加鸡精、盐,搅匀焖三分钟,便可盛出享用。俗话道:“山药猪肺,平安度秋。”此汤,暖心润肺,正合时节。

总结:今日农历七月十九是“凶日”,处暑当天,再次提醒大家:无论多忙,记得:1不睡、忌2样、3要做,尊重传统。您都记住了吗?

有福之人留下一句“时来运转 好运天降” 你和家人此刻起好运翻倍,万事皆如意接财接福接旺运~喜欢作者,点个关注不迷路;喜欢文章,点赞评论收藏☕转发,希望大家顺风顺水事事顺✨!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