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研究生科研楼项目设计 / 东大院

发布时间:2024-09-30 02:52  浏览量:12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研究生科研楼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乌龙江北大道西侧,紧邻校园东入口。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6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97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4.17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0.80万平方米。科研楼由一栋21层塔楼和4层裙房组成,2022年7月竣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科研楼南侧

01

总体区位——界面整合·空间重塑

设计遵循福州市和福大校园的规划原则和要求,以“自由与严谨并重、文化与空间关联、传统与现代对话、标识与和谐共融”为愿景,力图在城市空间背景下,统筹建筑在地性和福大校史文脉,打造现代化的科研场所。

周边区位、节点及轴线分析

项目场地位于福州大学旗山校区校园主轴线北侧,紧邻校园东入口及东侧城市道路。在校园内部,科研楼与中心主体建筑图书馆、南侧山体及东入口形成对话关系;而在城市界面上,基地毗邻道路东侧高层住宅。因此,如何兼顾校园内部及城市外部空间环境的塑造,形成和谐的城市与校园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多方案比选

为此,设计团队根据建设容量要求,对点式、板式、环绕式、围合式四种不同的体量模型进行了方案比选,确定了点式塔楼在视线角度、城市界面、建筑高度及可识别度等方面为最优设计体量,并形成最终方案。

校园东入口轴线鸟瞰

城市道路界面鸟瞰

02

设计理念——历史阶梯·学海明灯

总平面图

方案生成

设计以奔流闽江中的“学海明灯”为设计概念,采用点式塔楼作为建筑主体,象征在自由氛围下的学术引领。裙楼体量对福建传统民居院落组织进行了转译,将长向多进院落体量进行弯折并对塔楼形成“U”形围合,打造连续空间体验下的现代科研建筑。同时,将塔楼进一步细化为三个阶梯状体量,喻义勇攀学术顶峰和历史阶梯,充分发扬福大勇于拼搏、严谨求实、艰苦奋斗的治学精神。

福建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织模式——纵向扩展:方伯谦故居

图片来源:黄子晔

福建传统民居的空间模式变体

03

立面造型——传统语汇·现代转译

建筑形式吸取了福建传统民居中特有的“起翘”形态,并将该元素融入建筑入口、楼梯、梁柱、屋顶等细部中,引导地域文化的现代转译,增强设计的在地性。建筑立面虚实相间,吸纳周边优越的景观资源。建筑主体采用通透的玻璃和白色穿孔铝板,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也保证了充足的自然采光与通风条件。

科研楼东侧鸟瞰

福建传统民居中特有的“起翘”形态

科研楼西侧

04

空间营造——地域共生·立体院落

设计基于福州当地气候和文化,综合使用柱廊、挑台、台阶升起等建筑手法,设置大量交流共享空间,有效串联起主体功能,促进公共交往。建筑底层架空设置院落,通过景观绿化打造舒适的微环境,营造具有良好采光与通风的外部活动空间。

在塔楼阶梯状体量间穿插具有不同的景观朝向的空中庭院,利于通风并形成绿意盎然的空中共享空间。同时,设置下沉庭院,为地下空间引入采光和通风。不同尺度层级的底层架空形成宜人的灰空间和建筑景观,逐层退台化身天然的空中花园,开合有致,收放有度,使整个建筑满足生态化、现代化的国家级办公科研要求。

空间营造策略分析

科研楼中心架空庭院

科研楼北侧架空庭院

下沉庭院

校园舞台:激发使用者各类行为:展览,学术研讨、休息、交谈、娱乐、演讲等。

公共廊道:通过对外开放的公共体验廊道,串联报告厅、展览、美术馆、咖啡厅等主要公共空间,结合下沉庭院和景观平台,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漫游体验。

空中客厅:为不同的研究部门提供开放的共享交流空间和俯瞰校园的景观视野。

05

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公共廊道

科研楼主要出入口位于地块的西侧,并在南侧设置辅助人行入口。地块东南侧设置校史馆参观人行入口,并通过架空层引导进入建筑主体。

科研楼西侧主入口

地块内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场地外侧环形车道串联整个地块,便捷到达各区域出入口,车行效率较高,可达性强。主要车道入口位于地块的东南侧和西北侧,东侧设置部分地面停车位。机动车通过外侧坡道进入地下车库,避免在地面逗留。内部架空区以人行道路为主,在应急和特殊情况下,允许机动车临时进入。

建筑底层架空,便于步行流线贯穿建筑空间,形成连续的步行系统。在开放式生态公园内引入慢行系统,采用流线型路径,为师生提供休闲交流的户外空间。

场地交通策略分析

立体慢行系统及公共廊道

场地出入口设计充分考虑消防行车路线,各个出入口均可作为消防入口,消防环线到达各建筑单体方便快捷。机动车道路和沿建筑的景观硬地、广场均可供消防车通行,形成环绕建筑的消防环道,建筑底层局部架空,可供消防车进入庭院。

场地以地下停车为主,地面停车主要布置于外环,方便进出车辆临时停车。

06

功能布局——内外交融·共享高效

科研楼由4层裙房和21层塔楼组成。在地下层,设计通过下沉庭院组织报告厅和地下停车库,串联公共活动人流。建筑一至三层设置多功能报告厅、校史陈列馆、研究生院教学用房和学习中心等公共空间。在建筑的西北侧和东南侧,设置了两部大尺度的楼梯,将人流通过半开放的连廊引入到二至三层。同时,设计结合架空手法,使建筑内部空间和校园外部空间贯通,组织和服务公共人群并满足多种功能需求。四层设置教室及办公空间,塔楼标准层设置学科及实验用房,并结合三个空中公共休息厅和顶层景观平台,促进公共交流,提供极佳的景观视野。

建筑主体采用9米*9米的柱跨,在结构合理高效的基础上满足教学展览等大尺度空间的使用要求,也提升了地下停车空间的使用效率。

功能布局及流线策略分析

科研办公空间内景

科研办公空间内景

实验空间内景

07

景观设计——本土特色·立体多样

校园景观设计深入探索福大的自然景观特色和福建本土苗木的独特魅力,力图将校园精神与地域文化相融合。设计尊重现状地形,通过室外台阶、下沉庭院及景观微地形的处理,实现竖向高差及地形的平缓过渡,在控制土石方量的同时满足场地排水、交通、景观要求。同时,在项目方案前期,通过景观、建筑的前置一体化设计,有效实现景观与建筑空间的交融和连续。设计选用福建当地植被,提升景观在地性。位于不同高度的绿化庭院及观景平台,层层递进,共同打造立体的多层次院落系统。

08

绿色设计——被动优先·主动优化

科研楼设计将主动式与被动式节能策略相结合,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建筑主体基于福建当地气候,利用垂直及屋顶绿化、外遮阳系统和底层架空等措施,引导自然通风与采光,增强建筑环境舒适性,并结合可再生能源、空气源热泵等主动式节能技术,实现绿色设计。通过透水地面、植草沟、下凹绿地等技术,构建多样化海绵系统。

绿色设计策略分析

科研楼西南角夜景

09

结 语

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研究生科研楼项目,以奔流闽江中的“学海明灯”为设计概念,从科技之势、文化之风、生态之韵、人本之先四个方面,展现了大学校园高水平科研机构的新风貌。设计结合福州本土气候文化要素和福州大学勇于拼搏、严谨求实、艰苦奋斗的治学精神,真正实现了建筑在地性和福大校史文脉的交融统一。该项目不仅为福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现代化的科研交流平台,更是福大校园公共交流空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节点。

项目名称:福州大学旗山校区研究生科研楼项目设计

项目地点: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大学旗山校区

设计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用地面积:约1.64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约4.97万平方米

项目负责人:王建国、钱 锋

设计主创:王建国、朱 渊、孙承磊、吕明扬

设计团队: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