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年轻人心梗增多,不良习惯与气温是主因

发布时间:2024-09-30 17:31  浏览量:12

60岁、40岁、30岁……心梗这一曾经被视为中老年专属的疾病,正悄然向年轻人逼近。作为心脏急危性疾病的代表,心梗发病急、进展快、预后差、死亡率高的特点令人闻之色变。

凌晨4:50,32岁的小魏(化名),胸闷胸痛持续5小时无法缓解,紧急来到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心前区剧烈的压榨性疼痛,呼吸困难,检查发现,血压血氧持续降低,医生高度怀疑心梗。患者家属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的孩子还如此年轻,竟了急性心梗这么凶险的疾病。

进一步行冠脉造影检查,正是急性心肌梗死,有血栓形成,冠脉左前降支近端完全闭塞。

术中发现与家属沟通后,心血管病院院长郭殿龙紧急为患者行急诊球囊扩张血管病植入支架1枚,好在手术及时顺利。

那么,他到底都经历了什么,年纪轻轻却突发心梗呢?

年轻的心梗患者越来越多,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很伤心脏

医生在后续询问中了解到,这位小伙子日常有着诸多不良习惯:每天抽烟量至少10支,而且长期熬夜,喜欢吃烧烤火锅等高热量食物,饮食也不规律。这些习惯可能就是他心梗的主要原因。

“小魏这次急性心梗,与气温不无关系。但究其内在原因,年轻的心梗患者,大多有一些共同的危险因素----作息不规律、熬夜,抽烟喝酒、吃夜宵、缺乏运动、肥胖等。特别是抽烟,其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也属于高危因素。”

年轻人发生心梗,往往更为凶险!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严重的一个类型,近年来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究其原因可能与早发心血管家族史有关,其次与吸烟、酗酒、过劳、精神压力大及久坐有关。

梗得突然,老年人的心梗常常存在多支血管病变,容易引发心绞痛,但也因此可以作为心梗发生前一个较为明显的警示症状。

年轻人的心梗,多是由很多因素导致患者出现高凝状态形成急性血栓,致使血管闭塞,从而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此外,也有冠状动脉早期出现斑块,导致心肌梗死的患者。总而言之,年轻的冠心病发病更为突然,不易引起注意。

没有“备用血管”/无侧支循环,由于老年人的血管就像陈旧的水管一样锈迹斑斑,容易造成心肌缺血,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心脏会建立起血管的侧支循环,也就是在主要血管旁边长出像“小树枝”一样的侧支血管,进行自我保护,维持血氧的供给。

年轻人的心梗通常来得突然,心脏来不及代偿,更容易造成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等凶险的情况。

气温波动大,心梗风险高

2018 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上公布了一项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昼夜温差超过 10℃ 则心梗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发现,随着温差增加,心梗的风险在升高;温差每增加 5℃,心梗的风险升高约 5%。与温差小(0~5℃)的情况相比:

当温差为 5~10℃ 时,心肌梗死风险增加 1.2%;

当温差为 10~15℃ 时,心肌梗死事件增加 6.9%;

当温差为 15℃ 以上时,心肌梗死事件增加 11.1%。

尤其是北方的秋天,早晚凉爽,中午较热,气温波动较大,一天中的气温跨度最大可能到 10~15℃,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昼夜温差大,气温忽冷忽热的刺激下,人体血管受到刺激收缩,血管阻力增大,导致心血管负担加重,最容易诱发一些血管硬化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另外,秋季许多人在饮食上更喜欢吃油腻的食物,导致血脂升高,血液变得黏稠,再加上许多人情绪焦虑、急躁,也容易促使心梗发病。”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病院院长郭殿龙解释道。同时,血管收缩紧张、血压波动较大,无论是心梗、脑梗都是发作的危险期。

在气温交换季节,一定注意添衣或减衣,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的中老年人。以预防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等病的发生,其次,高血压、高血脂症、糖尿病等患者,按医嘱服药,做定时定量,不可中途随意停药。

重视急性心肌梗死预警信号

心血管病院院长郭殿龙提示大家:要重视急性心梗前的预警信号,及时就医,大部分的急性心梗患者在发病前一两天或者更时间有预警信号,包括:疲乏、胸闷、牙痛,颈肩痛、胃部不适。心绞痛发作频繁伴有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大汗等要及时送往医院。对急性心梗患者而言,时间就是生命,越早治疗,获益越大。

标签: 心梗 气温 咸阳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