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寒露是“忌日”,提醒中老年人:做到1动、2忍、3空、4进
发布时间:2024-10-08 03:14 浏览量:12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这句蕴含着古人智慧与生活哲学的民间谚语,如同一盏穿越时空的明灯,照亮了寒露节气的养生之路。
正如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言:“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在寒露这一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大自然悄然完成了从凉爽到寒冷的华丽转身,10月8日,当寒露悄然而至,不仅是一个节气的更迭,更是传统养生智慧的一次深刻提醒。
尽管民间有将其视为“忌日”的习俗,虽夹杂着一丝迷信的薄雾,但其背后,实则是对顺应天时、保重身体的深切关怀与智慧积淀。
在这金秋送爽又渐露寒意的时节,让我们一同探寻那些流传千年的养生秘籍,让身心在季节的流转中得以和谐共生,焕发新的活力。
一、寒露时节,1动为先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这不仅是《黄帝内经》这一千古医典的智慧结晶,更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生活的金科玉律。在寒露这个标志着深秋正式登场的节气里,大自然换上了萧瑟的外衣,气温如滑梯般骤降,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对身体耐力的考验。
此时,适量运动,便成为了抵御寒冷、增强体质的不二法门。
在寒露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或是黄昏时分,夕阳如血,染红了天边,选择太极拳、八段锦这些流传千年的轻柔运动,无疑是对身心的最佳馈赠。太极拳,以其“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哲学,引导着练习者在缓慢而连贯的动作中,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不仅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如同春风化雨般温暖每一寸肌肤,还能调节呼吸,让心肺功能在每一次深长的呼吸中得到锻炼与强化。
八段锦,则是一套集健身、气功、武术于一体的传统健身方法,其八个动作,每一个都精准对应着人体的不同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仿佛是为身体量身定制的养生秘籍。
正如民间那句朴实无华的谚语所言:“寒露动一动,身体暖烘烘”。这不仅是对运动效果的生动描述,更是古人智慧与现代生活哲学的完美融合。
在寒露时节,走出家门,踏入公园绿地,伴随着鸟语花香,缓缓打上几套拳,不仅能让身体迅速回暖,更能在运动中感受到那份由内而外散发的生命活力。这样的养生方式,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一种温柔反抗,提醒我们在忙碌之余,不忘倾听身体的声音,用运动这把钥匙,打开健康的大门。
古时,人们便有“寒露登高”的习俗,意在登高望远,舒展筋骨,同时也是一种祈福避邪的行为。而今,这一习俗虽已逐渐淡化,但其背后蕴含的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却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在寒露之日,不妨约上三五好友,一同登高望远,既锻炼了身体,又享受了大自然的美景,何乐而不为?
二、修身养性,2忍为要
古人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不仅是对处世哲学的精辟概括,更是修身养性中“忍”字诀的生动体现。
“怒则气上,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黄帝内经》中的这句警世之言,道出了愤怒对身体的直接伤害。怒伤肝,而寒露时节,肝气易郁,若不能有效控制情绪,大怒之下,不仅伤及肝脏,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学会“忍怒”,成为此时节养生的首要任务。
苏轼有云:“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份超然物外的心态,正是面对生活琐事时应持有的态度。
当怒意涌上心头,不妨尝试冥想、深呼吸,让心灵回归宁静,如同古人所倡导的“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在静默中寻得内心的平和,让怒气随风而去。
俗语说:“心平气和,五福临门”,保持一颗平和之心,不仅有益健康,更能赢得周围人的尊敬与喜爱。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之言揭示了人类基本欲望的本质。然而,欲望若不加节制,则会成为健康的绊脚石。寒露养生,重在“忍欲”,即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贪食肥甘厚腻,不纵欲过度。
《吕氏春秋》有载:“口腹不节,致疾之由。” 告诫人们,贪食无度是疾病之源。在饮食上,应遵循季节变化,选择清淡易消化之物,适量为宜,避免过度负担身体。
生活作息规律,不熬夜,不纵情,以保持身体内外平衡,增强抵御寒邪的能力。
民间谚语云:“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长寿。” 提醒我们,适度节制欲望,不仅是身体上的需要,更是精神上的修炼。通过合理的饮食与作息,使身心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方能享受健康长寿之乐。
三、心境宁静,三空为妙
心空:
在这个纷扰繁杂的世界里,我们的心灵常常被各种杂念所困,如同被无数条无形的锁链束缚,无法自由翱翔。然而,古人早已为我们指明了出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是庄子在逍遥游中留给我们的智慧,他告诉我们,只有放下那些无谓的执着与欲望,我们的心灵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才能在这喧嚣的尘世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之地。
每当夜幕降临,我总会泡上一壶清茶,静静地坐在窗前,让思绪随着茶香飘散,感受那份由内而外的平和。我想,这便是心空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在纷扰中找到了自我,也让我们的生活因此变得更加从容不迫。
胃空: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太快,晚餐往往成了我们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然而,这样的饮食习惯却给我们的身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古人云:“晚餐少一口,活到九十九”,这不仅仅是民间的一种说法,更是古人养生智慧的结晶。每当晚餐时分,我都会提醒自己,不要吃得太饱,给胃留出一些空间,让它在夜晚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消化。这样,第二天醒来,我会感到精神焕发,身体也变得更加轻盈。胃空,不仅是一种养生之道,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它教会我们要懂得节制,要懂得给自己的身体一些喘息的机会。
房空:
寒露时节,阴气渐盛,这是自然界的规律,也是我们身体需要调整的时候。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适当减少房事,养精蓄锐,是顺应天时、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法则。
古人云:“房中之事,可有可无,贵在节制”。这句话虽然简单,却蕴含了深刻的养生哲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们往往被各种诱惑所牵引,忘记了节制的重要性。然而,只有懂得节制,我们的身体才能得到真正的滋养和修复。
房空,并不是一种逃避或放弃,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它让我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灵。
四、进补有道,4进为宜
古人云:“药补不如食补”,在这金秋送爽之际,让我们以古籍智慧为引,融入现代生活理念,探索四“进”之道的精妙。
进食温润:
正如《黄帝内经》所言,“燥者濡之”,寒露时节,天干物燥,我们的餐桌应如古人般讲究温润之道。雪梨,那清甜多汁的果实,仿佛是大自然赐予的甘露,搭配蜂蜜的醇厚与银耳的细腻,不仅滋阴润燥,更能在干燥的空气中为你筑起一道温润的屏障,润肺止咳,让每一次呼吸都充满清新与惬意。
进补气血:
岁月悠悠,中老年人更需注重内在的调养。借鉴《本草纲目》中的智慧,红枣的甘甜、枸杞的温润、阿胶的滋补,这些自古以来被视为“气血双补”的佳品,如今依旧是中老年人增强体质、提升抵抗力的不二之选。它们如同岁月的守护者,默默滋养着每一寸肌肤,每一滴血液,让生命之树常青。
进食应季:
民间俗语云:“不时不食”,这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寒露时节,南瓜的金黄、山药的质朴、柿子的嫣红,这些应季蔬果,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身体所需营养的最佳来源。它们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更能帮助我们顺应季节变换,达到内外和谐,让身心在季节的更迭中游刃有余。
进水充足:
虽寒风渐起,但切莫忘了“水为生命之源”。中老年人更应重视水分的补充,正如《饮膳正要》所提,保持体内水分平衡,是维持身体正常代谢的关键。每日至少1500毫升的饮水量,最好是温开水,既能温暖脾胃,又能促进体内循环,让身体在寒冷中依然保持活力与润泽。
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言:“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让我们在生活的点滴中,细品进补之道,享受健康人生。
综上所述,10月8日寒露虽被视为“忌日”,但实则是一个提醒中老年人注重养生、顺应自然的良好契机。
通过做到“1动、2忍、3空、4进”,不仅能增强体质、抵御寒邪,还能在秋冬交替之际,为身体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以科学的态度、传统的智慧,共同迎接每一个节气的到来,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