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岁女子,起床中风瘫痪,提醒中老年人:起床时要注意这3件事
发布时间:2024-12-31 18:04 浏览量: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很多人都觉得,中风这种事情,离自己还很远,似乎只有老年人才会被它盯上。
其实,中风是个十足的“伪装者”,它不分白天黑夜,也不管你是不是正在忙碌,甚至可能在刚刚睁开眼睛、准备起床的时候,就悄悄降临。
清晨,尤其是起床的那一刻,身体各个器官正从“休息模式”切换到“工作模式”,血压、心率、血液循环都在进行着微妙的调整。
而这个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让身体在瞬间“短路”,引发可怕的中风。
根据《国际卒中医学期刊》上的数据,每天清晨6点到10点,是中风的高发时段。
这个时间段里,大约有30%的中风病例发生在刚起床或准备起床的时候。
说白了,早晨起床就像是一次“开机”操作。如果动作过猛、过急,或者身体状态不佳,可能会让血压急剧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里的斑块不堪重负,直接破裂。
所以,起床这件小事,其实是一场“健康考试”。每一步都至关重要,不容忽视。
起床这个动作,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对于心血管系统来说,却是一场“硬仗”。
人在睡眠时,身体的各项机能都进入了“低功率模式”:血压降低、心跳减缓、血液循环速度变慢,血液也变得更黏稠。
而当人准备起床时,身体的各个系统会迅速“开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液开始重新加速流动。
这时候,如果身体没能顺利适应这种变化,就可能导致血压瞬间飙升,甚至引发血管破裂。
尤其是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血管内可能早已布满了“地雷”。
在剧烈的姿势变动或血压波动下,这些“地雷”很容易被引爆,导致中风的发生。
2019年,《欧洲卒中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数据显示,超过40%的缺血性中风病例都发生在清晨。而在这些病例中,很多患者在起床时都存在用力过猛、起身过快等问题。
除了血压变化外,早晨的血液黏稠度也是一个隐形杀手。长时间睡眠后,身体缺水,血液变得更加黏稠,容易形成血栓。
这些血栓一旦脱落,便会随血液流动,进而堵塞脑血管,最终引发缺血性中风。
简单来说,早晨的身体就像是一台刚刚启动的机器,各种零件都还在“预热”阶段。如果突然高速运转,出问题的几率自然大大增加。
刚刚醒来,千万别立刻坐起来,更不要猛地起身。
这时候,身体的血压还处于较低水平,如果突然改变体位,血液回流不及时,大脑可能会短暂缺氧,甚至引发头晕、眼前发黑,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中风。
正确的做法是,醒来后先平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活动一下四肢,让血液慢慢流动起来。
然后,慢慢侧身,扶着床边坐起来,稍微坐一会儿,等到感觉头脑清醒、身体稳定后,再慢慢站起来。
2021年,《中国老年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建议中老年人采用“三步起床法”:醒来后躺两分钟,坐两分钟,再站立两分钟。
这种做法能够有效降低起床时的血压波动,减少中风风险。
早晨醒来后,身体往往处于缺水状态,血液变得更加黏稠,流动性下降。这种状态下,血栓的风险会显著增加。
喝一杯温水,不仅能够补充身体的水分,还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温水还能刺激肠胃蠕动,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
但要注意,不要喝太烫或太凉的水,水温保持在35℃-40℃左右最佳。一口气灌下一大杯水也不可取,最好小口慢慢喝,让身体逐渐适应。
很多人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冲向厕所,这其实并不是一个好习惯。
刚起床时,血压还在波动中,如果这时候用力排便,可能会导致腹压增加,血压急剧升高,甚至诱发脑出血或心梗。
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应该避免在刚起床时用力排便。
最好的办法是,先在床上或床边坐一会儿,等到血压和身体状态逐渐平稳后,再去上厕所。
虽然每个人都有可能中风,但以下几类人群要特别注意:
患有高血压的人:血压波动大,血管承受力弱。
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容易损伤血管壁。
长期吸烟者:血管壁弹性下降,易形成血栓。
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内斑块随时可能脱落。
缺乏锻炼、长期久坐的人:血液循环差,血栓风险高。
这些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早晨起床时,更应该小心谨慎,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发生。
[1]赵同波,贺丽娟.老年人冬季起床应注意什么[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