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一个月花2000元看微短剧
发布时间:2025-03-21 17:07 浏览量:10
小田的公公今年60多岁,平时在村里做点小生意,不太会使用智能手机,平时付款都是“刷脸”。小田想不通老人怎么会如此沉迷于看短剧,更想不到看短剧“竟然要花那么多钱”。查看记录时,小田发现公公平时看微短剧的平台(小程序)多达100多个。除了短视频平台的“精准推送”,公公还被拉进了专属微信群里,一名“短剧助理”每天会在这个群里推送新剧。
从小田发来的群聊截图中,《法治周末》记者注意到,这些视频链接往往附有“擦边”性质的封面图和文字介绍。小田说,这样的链接一点进去就能看剧,操作十分方便,但看几集后就到了付费环节。顺着付费记录,小田联系到多家短剧公司、平台,她试着以“老年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付费”“诱导付费”为由申请退款,成功退回了一部分钱。不过,大部分公司“态度强硬”,拒绝退款。
帖子发出后,小田很快收到了不少遇到类似情况网友的留言。有人在后台发私信询问她,如何退费?也有年轻人在帖子下留言说,对家里老人为短剧充值的行为“又气又心疼”。
@法治周末 记者注意到,广电总局网络视听司于去年10月底发布了《管理提示(中老年题材微短剧)》。文件中指出,中老年题材微短剧弥补了中老年人国产影视作品的题材匮乏,在满足该群体情感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部分微短剧为吸引眼球故意制造冲突、设计狗血情节,传递违背时代潮流、不符合时代精神的价值观念,引发舆论关于中老年人沉迷、微短剧收割中老年人的担忧。
在跟一些平台的短剧客服沟通时,对方常以“充值看点已经看剧消费了”为由,拒绝小田替老人提出的退费请求。一两分钟一集的短剧应定价为多少钱才合理,其定价是否有统一标准?小田对此仍感到困惑。
虽然知道“不该花那么多钱”,小田的公公还是喜欢看微短剧。不久前,小田给老人在视频平台买了会员,并时不时教他怎么使用智能手机,叮嘱他“哪些是不能碰的”。头条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