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服饰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5-03-22 16:14  浏览量:6

现代服饰的优势在于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提高了衣服的产量,降低了衣服成本,还有就是人们的意识发生了改变,人们的穿着不必在乎身份、地位。

中国古人的衣服最早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的原始部落时期。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发现了山顶洞人遗址,山顶洞人生活时代距今1万-3万年,当时无棉花和蚕丝技术,依赖天然兽皮,使用骨针缝制,这时女性服饰主要以御寒保暖为主,男女服饰并无明显差异。

殷商时期服饰材料上已有改变,部分贵族已开始穿丝绸,平民穿麻布或葛布。服饰样式出现上衣下裳(上身为窄袖短衣,下身为开裆裙,用腰带固定)。这时服饰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的衣服样式。

周朝延续商朝的上衣下裳样式,袖子、袍子变得宽大。周朝等级制度十分严格,服装穿着需要遵守规定。贵族男性礼服为冕服,由冕冠、上衣、下裳组成,女性礼服的样式多为上下一体,代表着女性崇尚专一。

王后礼服属于典礼、仪式专用礼服,衣服上有红色、青色、黄绿色等 图案。接见帝王、嘉宾的礼服是白色的,象征严格的服饰制度体现了“礼”文化。

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百家争鸣,思想活跃,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华服流入民间。这时叫做深衣,深衣将上衣和下裳缝在一起,保留着上衣、下裳的界线。

西汉时期,女性的深衣得以改良,下身加长,并变得宽。松秦汉时期的流行服饰之一是袍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受北方少数民族入侵,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影响中原服饰。

袴褶源于北方少数民族,由短上衣、“喇叭裤”组成,由军队流入民间,这时候女性盛行服装样式为襦裙,上衣为“襦”,较短小,下身为“裙”。

襦裙可分为齐腰襦裙、高腰襦裙、齐胸襦裙,奠定了后世女性服饰基本样式。 盛唐时期国家富裕,人们思想开放,兼容并包女性。服饰一般先在宫廷中出现,然后流入民间后成为风尚。

盛唐时期,齐胸襦裙盛行,审美观念以丰腴为美,在肩背上披一条轻薄的纱罗称为外搭。

宋朝的国策为重文抑武,文人的地位较高,影响了服饰审美服饰样式,服饰颜色较为素净,上身颜色淡雅,下身颜色稍艳丽,女性服饰以瘦长为美。

明朝重归唐宋服饰,以昭示汉人重新掌权。颜色上以朱红色为正色,平民女子只能穿紫色、绿色等颜色的衣服。服饰样式美观、灵活的,到清朝的时候马面裙盛行一时。

满族女性民族服饰为旗装,由直立式长袍、头花和大拉翅组成。清朝初期,汉人着汉服,旗人着旗装,清朝后期,民族服饰与汉服互相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