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美!叹“服”!一眼千年!
发布时间:2025-03-31 13:19 浏览量:4
中
国
华
服
日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古时上巳节
古人临水袯褉、踏青吟咏
以华服寄情山水,以礼仪延续文明
2018年,共青团中央将这一日定为
“中国华服日”
让“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风采
重现当代
春日的暖阳轻抚蠡湖畔
花影细碎,游人陶醉
江南春风中的华服日是什么样?
让我们循着战国至明朝的衣冠轨迹
看汉风社如何以服饰为镜
照见千年璀璨文脉
战国袍:百家争鸣的浪漫写意
战国直裾袍下摆采用斜裁拼接的方式,使下摆穿着后自然交叠形成“人”字形衣裾。直裾横向较短,穿的时候不用围绕,直接在侧面垂于地面。
魏晋曲裾:名士风骨的水墨长卷
曲裾采用续衽钩边设计,衣襟绕转多层,从背后绕至身前固定。整体紧窄,下摆呈喇叭状,行不露足,衣领多为交领且领口低。
唐制华服:盛世的兼容并蓄
诃子裙外衫配以大袖衫,绣纹繁复精美;下裙轻盈飘逸,如行云流水。面料多采用丝绸棉麻等轻薄面料,行步时便可达广袖垂云、裙澜生雾之境。
宋代衣冠:素雅为骨,风雅入魂
宋制长衫以直领对襟、两侧开衩为典型特征,衣身修长,多及膝或脚踝,材质轻盈(如纱、罗),富有层次感,整体而言色彩素净、清雅疏朗。
明服既成:端庄为形,革新为魄
明制汉服端庄与实用结合,立领挺拔,贴合脖颈显精神;上衣多为长衫,配宽大的琵琶袖(袖口收窄,袖身如口袋可储物);外搭无袖“比甲”,下裙必配马面。
此刻
更多身着汉服的身影在春风中绽放
或单人的翩然身姿
素色裙裾扫过林荫
花色与华服相映成趣
那些转身、回眸、低首的瞬间
衣角都在诉说着不同韵味的故事
或群像的衣袂交叠
动人的总是这样的集体定格
飞扬的披帛与手中的画卷
这些踉跄的、歪斜的、
谈笑的年轻轮廓
让汉服不再是橱窗里的标本
再看
新国潮不需刻意标注“古风”
小精灵般的改良汉服迎着阳光
踮起脚尖
让传统沐浴光芒
夕阳下飘扬的马面裙摆呈现出伞形
与光影共舞
谱写汉服混搭的新篇
盘扣融入短袖
暗纹缝进半裙
国风融入日常穿搭
也是意料之内的适配
未被冠以朝代之名的日常片段
恰是汉服活在当下的明证
Ps汉服小剧场:
小时候披着被单演古装剧的那群小孩长大了!长大的我们自信地将汉服穿出门,好像回到了童年的那个下午,趁着父母不在家悄悄披上被单,只是现在汉服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我们再也不需要“悄悄”了。
旅游时在外面做了一次汉服妆造之后就开始对汉服爱不释手,怎么会有这样精美的服装,老祖宗严选下来的真的很大气啊。
现在的新国潮也给汉服带来了新质,我可以自信地绑上古风发带,可以在腰间挂上一枚喜欢的玉佩,汉服改变自己向我们走来,我们也正朝着新国潮走去。
没有试过马面裙的同学都去试试马面裙!马面裙视觉上把腰线提高,人的身姿看着就自然挺拔许多,裙面的织金还会随着走动的幅度闪闪发光,真的美到心巴啦。
战国的苍茫至明代的端方
单人的风雅至群体的默契
今日的华服日
不仅仅是古韵的复刻
更是传统的活化
在文化自信的土壤上
着一袭华服,踏一曲春歌
这个三月三
本文欢迎微信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江南大学,-1958。稿件来源:团委
本期编辑:郭诏金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jndxrmtzx@jiangnan.edu.cn
Copyright © 2014-2025江南大学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