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看短剧图鉴:短剧坏!两眼一睁就是看
发布时间:2025-04-01 14:02 浏览量:1
作者 / 楚 琪
编辑 / 朱 婷
运营 / 狮子座
这边热播短剧《家里家外》开起了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那边刘晓庆主演的首部短剧《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2月开机,3月28号上线,还是一口气解锁全集(57集)的那种。要不还是说庆奶前卫,拥有超强生命力。
此外,新一届视听大会上发布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kk也注意到了几个信息点,首先短视频应用用户规模、使用时长仍居第一,而微短剧用户规模迅速增长,应用使用时长竟追平了即时通讯。详细数据请看下图。
2025年,追微短剧对于大家来说有多日常呢?kk顺嘴问了周围好友,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微短剧渗透率比想象中高太多!
不光80、90后刷短视频会被切片引流,60后的老父亲、70后的姨妈们已安心入坑,50后的奶奶戴起老花镜追到晚上十一点……短剧快节奏叙事、高浓度情绪和碎片化传播的特性,让每一个在短视频平台冲浪的人,都无法逃过。看吧,追起来最疯狂的不一定是年轻上班族,也可能中年人,比如姨妈们、奶奶们。
那么问题又来了:到底是大数据锁定太精准,还是姨妈、奶奶们全被动入局太上头?
两眼一睁就开看的姨妈,专业APP不下载却根本离不开
kk也是才知道,自己对于微短剧的了解,完全不如两位70后姨妈。
两位姨妈都已退休,结伴来北京旅游,浅浅围观了一下姨妈们的生活日常:两眼一睁就是短剧和小说(这个小说也像是短剧的文字版),在家时手机播放没停过,出门只要一坐下就是看。总结:一整个被短剧的声音包围。
一问才知道,她们闲来无事爱刷点短视频,某一天被大数据精准锁定,看起了大女主复仇的爽文短剧。大数据推送,又有的是时间,从此踏上了“不归路”。
姨妈看短剧的上瘾程度,只能用夸张二字来形容。对短剧很是上头,属于是“有时间就会看”。庆奶拍短剧的消息,她们已掌握;当下火热的几部,她们已刷过;同类型的剧集推送,大数据已调教好。
但她们从不互相安利自己爱的剧,别看她们花了这么多时间在看剧上,真讲究起来这份感情,严格来说那叫“又爱又恨、边看边骂”。
爱在于,大女主复仇是真的爽。“有时候会把自己代入那个复仇的点,复仇成功了,我看着就好爽!”
骂是怎么骂?首先骂这些剧,“好烦呀,后面是怎么反击的,我都能猜到!”“我重生了,生活重新来一遍……这怎么可能!霸道总裁会爱上你,根本不可能!”
三观还不正,姨妈建议小孩子不要看。但姨妈就不同了,她们自信保证“很有定性,三观不会被带着跑”!
骂到兴起,连追剧的自己也骂了起来,“吵吵闹闹的整天看个不停,我自己也觉得自己神经兮兮的!”
讲到这里,kk已经不认识“骂”这个字了。真想带着姨妈录一期播客深聊,就是一张口国粹含量太高可能会被封掉……云南嬢嬢讲短剧,幽默感和情绪化齐飞,保准你一听一个不吱声!
她们习惯在抖音、视频号刷,还是用惯了的软件更安心,大数据自会推送,要她们操什么心?如今视频号一打开,往下一滑就是短剧。
新的软件虽免费,被引导着下载,她们又不大乐意。
会多个网站切换寻免费,也会付费9.9
艺恩数据显示,短剧受众占比较高的还是中青年群体,比例达到41.4%。大家不妨也问问你的好友“天道酬勤”、“雨过天晴”、“宁静致远”、“花开富贵”,睡前给你发完“熬夜的三大坏处”文章,是不是转战视频号连夜刷起了短剧?
棋圆(化名)的60后老父亲和短剧的那些事儿,淘起来也是一箩筐。
《我在80年代当后妈》最火的时候正值春节,棋圆回家好奇追看了几集,发现老父亲也听了几耳朵。在家看长剧他爱谍战,短剧也首选点带国家情怀的,但解说太过精彩的,婆婆媳妇儿家长里短,还有废柴逆袭、千金重生题材也都愿意看。
总的来说,这位老父亲的碎片时间,跟kk的姨妈们一样,大部分都用来刷微短剧了。如果说姨妈们钟爱大女主逆袭、情感复仇等更女频的类型,圆爸喜欢的则是失意人生英雄主义,男频属性更明显。
短剧好,好就好在它上头不费脑,两位姨妈的退休生活,就指着这些吵吵闹闹的剧来解闷儿,老父亲的爱国情怀,在看短剧的时候也是非常澎湃。
短剧坏,坏就坏在后面的剧情用脚趾都能猜得出来,姨妈说点了无数次的不感兴趣,手机往下一滑刷到的还是它。甚至姨妈有了一个新目标:尝试写短剧剧本,听的kk一愣一愣的,再次表示支持鼓励。
看?不看?中年人不做选择,反正打开抖音视频号快手等等APP,大概率老手一滑都是它们。被大数据锁定得牢牢的。
达宝发现,最近50后奶奶沉迷上了在抖音追剧。达宝假期回家,晚上十一点,奶奶房间灯还亮着,隔着门听到手机里上演婆媳大战戏码,小时奶奶劝学,长大劝奶奶早睡。奶奶从白天看到晚上,有时老泪纵横,指着手机感慨:这媳妇是真恶呀,她不善待老人!
奶奶年过八十,膝下子孙成群,个个孝顺,晚年生活是村里出了名的幸福美满,不料一如短剧深似海,这就共情上了。大半夜不睡,奶奶看剧看得上头。
问题来了,奶奶对智能手机是一窍不通,这剧是怎么追上的?
细细一问,这剧不需要搜索,奶奶拿着未登录的账号刷,自有大数据自动锁定,逐渐摸清奶奶的喜好。不用搜索、不需付费,今天刷到上一集,也不用怕后面看不了,奶奶自信表示:下一集刷着刷着就出来啦!看的什么剧?奶奶不知道。人物都叫什么?奶奶也记不住。只知道,打开手机点开软件,自己常看的剧,总会有新的一集跳出来,如果没有就继续滑动屏幕,就这么刷刷刷,大晚上倍儿精神。
手机蛊惑的不一定是年轻人,最大受害群可能是中老年人。
时间有了,看剧多了总要涉及到一个话题:免费试看、付费解锁,追更的时候消费了吗?
两个姨妈,一个痛恨短剧这种免费诱惑,又在关键时刻要付费的设置,秉承坚决不付费原则,她切平台、找更新时间差、蹲免费集,实在不行就百度一下,找找免费资源,如果还是找不到,那就先不看,反正类似的剧情有很多,姨不差这一集。
另一位也熟练运用资源搜索功能,不过追到上头的时候,还是做了一把掏出真金白银的消费者,没办法她超爱。据说那部是姨妈的白月光,百看不腻,想知道的评论区抠1。
棋圆的爸爸零零总总付费过不少,2.8元、4.8元、9.9元……具体总金额不详。圆爸首选的平台是抖音,有的是解说引流、跳转看完整版,有的是0帧起手开看,试看后需付费,老父亲一半时间跟得上智能,自行付费或找免费资源,另一半舍不得付费、找不到新资源的,就等着女儿回家帮他寻。
无论是2.8、4.8,还是9.9甚至更高,追到了平台设置的情绪付费点,你的长辈好友们无论是“宁静致远”还是“随遇而安”,这时都百爪挠心。
被动引流主动上头,只要是“无脑爽文”就可以吗?
95后小慧(化名)不知道自己的70后妈妈“雪后寻梅”女士爱不爱短剧,但自己独居在外,闲来无事刷抖音,被动引流后,主动上头了。
这些短剧在引流时就先用精华片段吸引目光,小慧对一些灵异题材短剧解说感上了兴趣,打开却发现是“屌丝意淫文”,果断关掉。
小慧的华为手机恢复出厂设置,竟自带了红果app,她进站后点开看了几集便找到了钟爱的题材。譬如舒畅主演的《蛇年大吉之小青渡劫》,整整60集全刷完了。
什么样的短剧适合自己?大数据虽有最精彩的切片,实际上,还是需要点开全集后才能判断好坏。
kk跟着研究了几部剧,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的剧在人设、爽点上是懂得迎合观众的,故事设定流行的不再是恶婆婆惨儿媳,如果婆婆恶毒起来,马上就会倒霉,到了其他题材,只要人物是反派,立马挨整。
制造爽文让人爱上,仿佛就是最大的目的。
但一味无脑,可以留住多少观众?
以上的受访者全部都告诉kk,短剧虽上头,也会看得很累。究其原因有很多,譬如故事还是有些单薄,题材同质化明显,虽然它时长短,但它集数长,每集的信息量越来越少,全部追下来也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云云。是一些典型却又常存的缺点。
视听大会上,各大佬们频出金句,对于短剧的发展有明确的指路,譬如“观众从未拒绝过深度,只是拒绝冗长”;再譬如“一味的爽感不可取,创新突破才能带动行业精品化”;“要做多元题材,也要做精品内容,希望最大程度挖掘存量用户。”等等,说的都对,但从理论到实际落地,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实无论长剧、短剧,女频、男频,看个热闹解解乏是真的,想吃点好的也是真的。能始终吸引大家的或多或少是人物成长、翻身内核,而所谓的“爽感”只会看个热闹后,转瞬即逝。
姨妈坚持认为,她的白月光短剧女主并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的“无脑”,姨妈看中的人物身后真正的大女主内核,她用一切力量只为了让自己走出困境。“她让自己不要被世俗和旁人所控制,是在自救。她做的一切,都是很有思考的!”(如果不是追问,kk还以为她说的就是刘晓庆。)而这些,其实也是她本人的经历映射和代入。
喜欢女主们懂得用柔的一面作为手段,利用别人的力量提升自己,这大概和庆奶所说的“把自己放在主体位置,借力和共生”是一个道理。
几天没联系姨妈了,kk准备打个电话问问,这部被人称作是《霸道总裁爱上绝经的我》的新热门短剧,看了没有啊?
图源:微博、豆瓣,侵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