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血压日 | 健康体重,理想血压---中医防治高血压,从这几点开始

发布时间:2024-10-11 17:33  浏览量:9

全国高血压日

2024.10.8

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2024年10月8日

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

今年的宣传主题是

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旨在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提高人民群众对血压监测的重视程度,

加强血压的自我管理,

控制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我国最新的高血压调查研究显示,目前中国已有2.45亿高血压患者,血压正常高值人群也在不断增加,给居民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以血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27.5%,其中18~44岁、45~59岁和60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3.3%、37.8%和59.2%。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估计全国有2.45亿的成人都有高血压。高血压是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发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血压常见症状及并发症

高血压患者常见临床症状有头晕、头胀、耳鸣、颈痛、胸闷、心悸、气短、恶心、乏力等。同时,高血压还伴发多种并发症,对心、脑、肾、眼等器官及大血管造成损害。

常见并发症包括心衰、房颤等心血管疾病,脑卒中,视网膜病变,肾功能不全,糖尿病。

正确测量血压方法

高血压与哪些因素有关?

中医 解读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素问·标本病传论》中云“肝病头目眩,胁支满”、《灵枢·五邪》曰“邪在心,则病心痛喜悲,时眩仆”等,其所述的“目眩”“眩仆”等不同的名称,即类似于现今的高血压病。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扩展,如“冒眩”“目瞑”“眩运”“眩晕”等病名。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高血压的形成与发病,从中医脏腑理论方面来讲,主要是肝火亢盛和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任何疾病在中医的理论中,都有不同的『证型』。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法和用药都会有不同。要想取得理想降压效果,要先辨清『证型』。

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方面有着丰富经验,可从服用药物、改变生活方式辅以穴位按摩等方面入手,综合治疗与调护。

中医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好,对早期老年轻度高血压或配合西药治疗较重的高血压,均可防止和缓和血压较大的波动。

此外,中医药副作用少,且能减轻或消除西药的副作用,可以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起一定作用,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同时,高血压病患者除服用降压药外,如配合穴位按摩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中医 预防控制高血压

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控制高血压的关键。

1 限制钠盐摄入:

钠盐摄入过多,高血压的风险增加,长期限盐可延缓血压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速度。建议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

2 减轻体重:

超重和肥胖可促使血压上升,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腹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减轻体重,可辅助中医穴位埋线、针灸、拔罐帮助减重。

3 适量运动:

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减轻体重,降低高血压发生风险。起居顺从自然规律,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日常锻炼可以选择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运动疗法。

4 保持心理平衡:

保持平和心态。现代医学研究显示,高血压与性格及情绪状态密切相关。长期的紧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压力持久不消除,易促发高血压。

中医认为,肝属木,肝火偏旺,容易出现 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头痛,口苦咽干,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必要时积极接受心理干预。

得了高血压一定要牢记

早降压,早获益

长期降压,长期获益

降压达标,最大获益

坚持治疗,血压达标,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要获得降压带来的益处,大多数患者必须长期坚持规范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达标,一定要找专业医师给药指导用药。

合理控制血压是实现健康生活的基础,血压达标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外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