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睡两觉,重病缠身”?哪“两觉”不能睡?中老年千万注意

发布时间:2025-04-01 16:20  浏览量:1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李大爷今年已经65岁,退休后的生活平淡安逸,每天喜欢和老朋友们一起聊天打牌,偶尔也会和老伴去公园散步。

李大爷一直以为自己身体挺好的,饮食上也没有什么特别不健康的习惯,生活作息也算规律。

可最近他却听说了一些让他很担心的消息:“人睡两觉,重病缠身”,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晚上睡觉没睡好,白天再来个午睡是不是会让身体变差?

李大爷心里疑惑不解,便去问了医生,医生严肃地提醒他:“有些‘两觉’是不能随便睡的,尤其是中老年人。”

李大爷听后,心里有些紧张,不禁想着,难道自己的一些休息习惯,已经为自己带来了健康风险吗?

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很多中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变得越来越不规律,尤其是作息时间。

有些人白天工作繁忙,晚上睡眠不足,常常选择中午小睡一会儿以弥补晚上的失眠,甚至有的人习惯睡两觉,白天小睡,晚上却又很难入睡,形成了一种不良的“生物钟”。

那么,究竟有哪些情况是“不能睡”的呢?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睡觉的习惯真的会影响到身体健康吗?这些“睡觉”背后又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健康隐患?

首先,晚上“晚睡”是一个中老年人常见的睡眠问题。随着年纪增大,人的身体对睡眠的需求减少,但并不代表可以随意推迟入睡时间。

许多人习惯熬夜,尤其是晚上看电视、玩手机,或者是和朋友聊天到很晚。

医学研究表明,晚上11点后,人体的褪黑激素分泌逐渐增多,这个激素对人体的睡眠质量至关重要,它有助于让我们快速进入深度睡眠,恢复体力。

然而,晚睡会打乱这一自然规律,造成褪黑激素分泌不正常,影响睡眠的深度和质量。

长期晚睡不仅会导致睡眠不足,还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包括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甚至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晚上晚睡的习惯容易加速衰老过程,并且容易加重慢性疾病的负担。因此,晚睡的“坏习惯”会直接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除了晚睡,白天的“午睡”也需要特别注意。很多人认为,白天小睡一会儿是对身体的补充,能够恢复精力,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适当的午休有助于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但有研究表明,如果午睡过长,特别是超过一个小时,反而会对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午睡过长会让身体进入深度休眠状态,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导致晚上入睡困难。

研究还发现,午睡时间过长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影响心血管健康。更重要的是,长期的午睡过长还与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

过长的午睡可能会干扰人体的生物钟,打乱正常的睡眠周期,最终影响夜间的深度睡眠,进而影响整体的健康状况。

因此,午睡时间最好控制在30到60分钟之间,避免过度的休息时间影响晚上的睡眠。

除了晚睡和午睡,白天长时间坐着也是一种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中老年人容易忽视这一点。随着年纪的增大,活动量减少,久坐不动成为了普遍的现象。

长时间坐着不动不仅会导致血液循环变差,还会影响到脊椎健康。

尤其是对于那些没有经常进行适当运动的中老年人来说,长期久坐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导致下肢浮肿、腿部血液回流不畅等问题。

而且久坐还会加剧腰背痛、关节僵硬等症状,甚至影响到内脏器官的功能,如胃肠道的蠕动减慢,导致消化不良,甚至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适当的活动、站立和走动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改善血液循环,还能减轻关节和肌肉的负担。

此外,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忽略自己的饮食问题,尤其是在“两觉”期间,晚餐和午餐的饮食习惯往往直接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晚餐不宜过晚且不宜过量,吃得过晚或过饱,容易增加肠胃的负担,影响睡眠质量

过多的食物在肠胃中停留时间过长,会让身体在晚上休息时仍需处理这些食物的消化工作,导致身体得不到完全的休息。

晚餐最好在睡前两小时完成,避免食物长时间滞留在肠胃。饮食上,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辛辣及刺激性食物,防止引发胃肠不适,也能让肝脏得到适当的休息。

同时,很多中老年人也存在着药物滥用的问题,尤其是在睡觉前。

有些人习惯依赖安眠药、镇静剂等药物来帮助入睡。

虽然这些药物可能暂时让人入睡,但长期依赖药物入睡会造成药物耐受性,逐渐需要更大的剂量才能入睡,最终形成药物依赖。

更重要的是,长期使用这些药物会影响肝脏的代谢功能,甚至引发肝损伤。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正确的睡眠方式应该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来帮助入睡,而不是过度依赖药物。如果有睡眠障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采用健康、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除了这些外部因素,心理压力也会直接影响到睡眠质量。

中老年人面临退休后生活节奏的变化,心理上容易感到空虚、焦虑或忧郁,这些心理因素会直接影响到大脑的休息和恢复,导致入睡困难、早醒等问题。

研究发现,长期的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往往是引发失眠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保持愉悦的心情、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参加适当的社交活动,能够有效减少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失眠或睡眠质量差的中老年人,首先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避免长时间看电子产品或做激烈活动。

睡前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晚餐尽量清淡,避免油腻食物。白天保持适当的身体活动,如散步或轻度运动,帮助放松。

若失眠问题持续,应咨询专业医生,避免依赖安眠药,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调节睡眠质量。同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

[1]吴洪敏,娄培安,陈培培,等.睡眠时间与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关系的现况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09):1438-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