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后手脚冰凉是虚寒?中医:3种症状暗示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
发布时间:2024-11-23 18:38 浏览量:12
李阿姨今年52岁,最近总觉得手脚冰凉,尤其到了晚上,更是冷得睡不着觉。
家人劝她去医院看看,她却不以为然,觉得这不过是“老寒腿”或者虚寒体质,熬点姜茶、炖点羊肉汤补补就好了。
可没想到,就在上周,李阿姨上楼时突然胸闷气短,随后晕倒在地,被紧急送往医院。
一番检查后,医生告诉她:她的“手脚冰凉”竟然是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预警信号!
听到这个结果,她吓得连连追问:“不就是手脚冷吗?怎么就和心脑血管扯上关系了?”医生的回答却让她恍然大悟。
手脚冰凉,这个看似普通的小毛病,很多人都觉得是“体寒”或“血气不足”的表现,尤其是女性和中老年人,常常把它归结于身体虚弱、不够温补。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确实有一部分人手脚冰凉和虚寒体质有关,但如果出现了一些其他的伴随症状,这就不仅仅是“虚寒”这么简单了,而可能暗藏着非常危险的健康隐患。
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往往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而手脚冰凉可能就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李阿姨的经历并非个例。医生提醒,如果50岁以后经常手脚冰凉,并伴随以下这3种症状,就要高度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
第一种是胸闷气短,尤其是在活动后加重;第二种是头晕乏力,有时甚至会有短暂的视物模糊;第三种是下肢麻木或水肿。
结合这些症状来看,简单的“虚寒”解释显然不够,而是可能因为动脉供血不足,甚至是心脏或脑部血管出现了问题。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医学角度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和血液循环密切相关。
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会逐渐老化,动脉壁变得僵硬、弹性下降,再加上血脂异常或高血压等问题,血管内壁会逐渐堆积脂质斑块,导致血管变窄或堵塞。
血液是为全身输送氧气和营养的“运输线”,一旦血管受阻,远端的肢体,比如手脚,首先就会感受到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冰凉的感觉。而中医也有类似的解释,认为“气血不足,末梢难暖”,手脚冰凉正是气血运行不畅的表现。
但这种“气血不足”,有时并非简单地靠补气血就能解决,而是因为血管健康出现了问题。
为了让李阿姨及家人更明白,医生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典型的病例。
60岁的张叔叔,平时身体看起来挺壮实,但他常年吸烟、饮食油腻,最近这几年总觉得脚底凉,有时候走路多了还会觉得小腿酸痛。他觉得这是年纪大了的正常现象,没太在意。
一个月前,他在晨起时突然感到胸口剧烈疼痛,送医后确诊为急性心梗。
医生解释,张叔叔的“脚凉”和他的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因为血液无法顺畅地供应到下肢,导致了这些症状。
张叔叔听完后也懊悔不已:“早知道手脚冰凉和心血管有关系,我就早点检查了!”
哪些人更容易出现这样的心脑血管问题呢?
医生指出,50岁以后,血管健康开始迅速下降,特别是有以下几个危险因素的人群,更需要警惕:
长期吸烟、饮食高脂、高盐、高糖的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史的人;以及长期缺乏运动、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的人。
这部分人群的血管更容易老化,出现动脉粥样硬化、血栓等问题,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手脚冰凉的人来说,判断到底是虚寒还是心脑血管问题,关键在于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
如果单纯只是怕冷、手脚凉,但没有胸闷、头晕等问题,多半是虚寒体质,可以通过中医调理,比如喝一些温热的汤水、适当运动、注意保暖等来改善。
但如果手脚冰凉的同时伴随了胸闷、头晕、下肢麻木,或者本身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就一定要尽早到医院做详细检查,比如血脂、血糖、心电图、心脏彩超等,以便排除潜在的危险。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日常生活中的调理也非常重要。
医生建议,饮食上要尽量减少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鱼肉、豆制品等;
坚持适量运动,比如每天30分钟的快走或游泳;控制体重,避免肥胖;戒烟限酒,尤其是吸烟对血管的损伤非常大,一定要尽早戒掉。
定期体检也非常重要,尤其是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血脂、血糖和血压的检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作为医生,笔者也常遇到很多患者抱怨,觉得这些健康建议“老生常谈”,但事实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没有捷径,关键就在于日常的点滴积累。
李阿姨在医生的建议下调整了生活方式,经过治疗和调理,手脚冰凉的症状明显改善。
她感慨地说:“以前总觉得手脚冷是小事,现在才知道,健康真的不能大意,得好好爱惜自己!”
最后,值得提醒的是,50岁以后出现手脚冰凉,千万不要仅仅认为是虚寒体质,尤其是伴随胸闷、头晕、下肢麻木等症状时,一定要警惕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及时就医检查。
健康,从来不是小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