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警告:每天早醒的中老年人,不过半年,健康或面临4大危机

发布时间:2025-03-23 01:01  浏览量:6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很多人上了年纪,早醒成了习惯,天还没亮就睁眼,怎么都睡不着,索性起床活动。

有人觉得这是正常的生理变化,毕竟岁数大了,睡眠浅,醒得早。

也有人认为这样挺好,早起的人更健康,精神状态也不错。

可事实上,长期早醒,特别是每天比正常时间提前醒来的中老年人,身体可能正在悄悄发生一些不好的变化。

很多人压根没意识到,过不了多久,健康就可能出问题,甚至会带来难以逆转的后果。

生物钟是人体内非常精密的系统,调节着睡眠、内分泌、体温、免疫等多个方面。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通常会在固定的时间感到困倦,入睡后,身体会进入不同的睡眠阶段,经历深度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最后在适当的时间醒来。

这一整套机制,和体内褪黑素、皮质醇等激素的分泌有关。但如果每天过早醒来,意味着生物钟正在被打乱。

研究发现,长期早醒的人,皮质醇水平往往在清晨被过度激活,而这种激素过多,会加速血管老化,增加血压不稳定的风险。

数据表明,清晨6点至9点,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段,而那些习惯性早醒的人,血管收缩能力较差,血压调节能力下降,更容易在清晨发生心梗或中风。

长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大脑代谢紊乱,而早醒的人,通常比别人更容易出现大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大脑的代谢废物,比如β-淀粉样蛋白,需要在深度睡眠阶段才能有效清除。

如果每天睡眠时间缩短,深度睡眠减少,毒性物质就会慢慢堆积,长年累月下来,记忆力会下降,甚至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美国的一项研究跟踪了800名老年人,发现每天早醒且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的人,比正常睡眠的人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快30%以上。

这些人的大脑扫描显示,他们的海马体萎缩速度明显加快,而海马体正是负责记忆和学习的关键区域。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人刚开始只是偶尔忘事,后来变成了经常丢三落四,最终可能发展成痴呆。

身体的免疫系统在夜间会经历修复和调整,而睡眠不足会直接影响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

研究显示,长期睡眠不足的人,体内的自然杀伤细胞数量会减少40%左右,而这些细胞负责清除体内的病变细胞,包括早期癌细胞。

这意味着,如果每天早醒,身体在夜间的修复工作无法完成,患病的风险会提高。

德国的一项实验表明,睡眠不足会让T细胞的活性下降,导致身体对病毒的抵抗力降低。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中老年人,每年流感季节总是比别人更容易生病,感冒一旦得上,就很难恢复。

有些人甚至发现,自己伤口愈合得比年轻时慢了,皮肤状态越来越差,这些都和免疫系统受损有关。

代谢功能的紊乱是另一个严重的后果。睡眠和胰岛素的调节息息相关,夜间是血糖稳定的关键时期。

如果每天早醒,意味着睡眠时间缩短,胰岛素敏感性下降,长期下来,血糖波动会变得更加明显。

数据表明,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睡眠的人高出50%。

日本的研究也发现,习惯性早醒的老年人,胰岛素抵抗程度比普通人更严重,空腹血糖水平更高。

这就意味着,很多本来血糖正常的人,因为长期早醒,可能慢慢发展成糖尿病,而那些已经有血糖问题的人,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糕。

更麻烦的是,血糖控制不好,还会进一步加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会习惯性早醒?

除了年龄增长带来的自然变化,心理因素也是一个很大的影响。

很多中老年人生活压力大,子女、家庭、经济、健康等问题让他们时刻处在焦虑状态。

焦虑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导致夜间难以进入深度睡眠,更容易在凌晨时分醒来。

数据显示,长期焦虑的人,早醒的概率比普通人高出3倍,而焦虑和失眠往往是相互影响的,形成恶性循环。

有些人即使没有明显的焦虑情绪,但长时间的睡眠不规律,也会让大脑的睡眠中枢受到影响,导致入睡时间越来越短,醒来的时间越来越早。

针对这些问题,调整睡眠习惯是最重要的。

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帮助生物钟恢复正常,比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睡觉和起床,即使是假期也不要大幅调整。

睡前尽量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因为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入睡质量。

另外,白天适量运动也有助于提高夜间睡眠质量,特别是下午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更快进入深度睡眠。

但要注意,睡前2小时内不要进行剧烈运动,否则会让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反而影响睡眠。

如果已经出现长期早醒的情况,可以尝试调整饮食结构。

晚餐尽量避免高糖、高脂食物,这些食物会影响夜间血糖的稳定,导致凌晨血糖下降,引发早醒。

适量补充镁和褪黑素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比如深绿色蔬菜、坚果、香蕉等食物,含有较高的镁元素,可以帮助神经放松。

另外,睡前喝一杯温牛奶或者热水,也有助于入睡。

对于那些焦虑导致的早醒,心理放松训练可能会有帮助,比如深呼吸、冥想或者听轻音乐,这些方法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度,帮助身体进入睡眠状态。

那么,有些人可能会想,如果长时间早醒对身体有害,那是不是意味着睡得越久越好?

但实际上,过度睡眠同样会带来健康风险。

研究发现,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人,死亡率比睡眠7-8小时的人高出20%以上。

这可能和过度睡眠导致的新陈代谢下降、血液循环变慢、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所以,关键不是睡得越久越好,而是要保证适量的、高质量的睡眠。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李春利.心血管代谢性疾病共病在饮食行为与轻度认知障碍关联中的作用,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5-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