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从158斤减到120,我的方法就是大基数食谱
发布时间:2025-03-26 08:32 浏览量:5
朋友们,我是小浅,90后,爱阅读。去年冬天,我的一位同事林姐在体检后找到我,她捏着报告单说:“158斤了,连爬楼梯都喘得厉害。”
那时的她总爱穿宽大外套遮掩身形,直到某天发现连最宽松的裤子都勒出了印子。
如今她体重稳定在120斤,每天晨跑五公里还能轻松聊天。
林姐的变化让我想起自己从135斤到105斤的历程——大基数减脂的核心,或许就藏在饭碗里。
大体重人群的减脂,怕的是用力过猛。林姐最初试过节食,但第三天就很饿,反而地吃了整盒糕点。
后来她调整思路,每天用一个大号圆盘盛饭菜,盘子的一半填满绿叶菜和菌菇,剩下两成放糙米饭或蒸南瓜,最后三成留给鱼肉或豆腐。
这种“五二三分”的摆盘法,既不会让胃受委屈,又能自然控制热量。她常笑说:“吃饱了才有力气瘦。”
食材选择上,林姐坚持三个原则:看得见原形的食物优先,精加工食品少碰;调味只用酱油、醋和天然香料,避免浓油赤酱;每周选两天用根茎类蔬菜替代主食,比如山药、芋头。
她说最满足的一餐是清蒸鲈鱼配蒜蓉西兰花,鱼肉的鲜嫩混着蔬菜的脆爽,吃完连盘子都能刮干净。
周末家庭聚餐时,她会提前喝一碗裙带菜汤垫胃,桌上照样夹排骨,但只挑瘦的吃两块,剩下的用香菇和莴笋填满。
可能有人会问:这样吃会不会饿?我观察过林姐的加餐:上午十点嚼三颗巴旦木,下午四点啃半根黄瓜。
她说饥饿感像潮水,有规律地涨落,只要在饿得慌前及时补充,就不会失控。
有次我们出差住酒店,她居然从行李箱掏出密封盒,里面装着切好的苹果和煮鸡蛋,这种“随时备粮”的习惯,让她在外食频繁的月份也没反弹。
作家杨绛在《走到人生边上》写过:“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倍于普通人。”
减脂何尝不是?那些在深夜里忍住的食欲,在饭局上克制的筷子,在疲惫时仍起身散步的时刻,最终都会凝结成镜子里的从容。
我们追求的从来不是体重秤上冰冷的数字,而是能轻盈接住生活抛来的每个瞬间——这才是藏在食谱背后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