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反复念叨:中老年人要吃荠菜和马齿苋,无奈多数人不在意
发布时间:2025-03-28 15:51 浏览量: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在医院门诊,医生对中老年人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吃点荠菜和马齿苋。
这话不是说着玩的,是有理由的,甚至可以说是被大量实证数据支持的营养干预建议。
问题是,真正听进去的人不多。
一大部分人觉得自己吃着大鱼大肉、买着品牌蔬菜,怎么还要回过头去吃地头野菜。
其实很多身体的问题不是“吃贵的少了”,而是“吃对的缺了”。
荠菜和马齿苋在很多地方一年四季都能见到,尤其是春季野地里长得旺的时候,农贸市场上一大把才两块钱,可这些东西在营养学里早就被评为“功能型蔬菜”,很多国家甚至把它们列入了植物药用食材清单。
它们不是吃着清口那么简单,它们能调节的,是中老年人最难控制的那几类代谢问题。
先说荠菜。
这种野菜看着普通,其实它的叶绿素含量高出普通叶菜30%以上,每100克含蛋白质近4克、膳食纤维3克以上,还富含维生素K、维生素C、钙、钾、锌、黄酮类化合物等多种微量元素。
研究发现,荠菜中的天然肽类成分对血压调节有直接作用。
江苏农科院曾对高血压模型大鼠进行干预实验,结果表明,在连续喂食荠菜多肽提取物8周后,实验组血压下降幅度达到17%,且对血管内皮功能有修复作用。
再看马齿苋,它是一种典型的“高欧米伽-3脂肪酸蔬菜”,不同于普通植物脂肪偏重欧米伽-6,马齿苋的欧米伽-3含量在所有可食用蔬菜中名列前茅。
欧米伽-3是一种被公认的抗炎营养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能降低甘油三酯、抑制血小板聚集、稳定心律。
中国农业大学在一项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指出,每天摄入100克马齿苋持续12周,可显著改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同时伴随体重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
很多人对血糖血脂问题一头雾水,什么药也吃了,饮食也控制了,偏偏指标还波动,其实根本问题在于没有吃够这类“高功能蔬菜”。
这些蔬菜里不光是膳食纤维,它们还含有一类叫作多酚的活性物质,这类物质能抑制肠道对糖和脂肪的过快吸收,延缓餐后血糖上升速度。
特别是马齿苋中的黄酮类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相当于一种温和的植物版降糖药。
山东医科大学曾做过对比实验,发现糖尿病患者每日摄入一定量马齿苋后,餐后血糖下降效果可与部分药物媲美,而且无副作用。
不少中老年人有高尿酸、痛风问题,药不敢随便停,又怕副作用,其实荠菜和马齿苋这两种蔬菜对尿酸代谢也有一定调节作用。
马齿苋含有丰富的钾和镁离子,可促进尿酸通过肾脏排出,同时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从源头减少尿酸生成。
荠菜则富含类胡萝卜素和多糖类物质,可增强肝脏代谢能力,加速尿酸转运。
这些调节虽然不如药物见效快,但胜在安全、长期食用无依赖性,是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日常控制尿酸的食材。
还有一个关键点是,这两种菜对肠道菌群影响特别大。
肠道菌群对中老年人的代谢平衡、免疫状态、情绪调节起着决定性作用。
荠菜中的可溶性纤维和寡糖能促进双歧杆菌等有益菌繁殖,改善便秘和腹胀。
马齿苋中的多糖和黏液质能作为益生元,选择性地喂养有益菌,抑制致病菌定植。
广州医科大学在一项肠道菌群干预研究中指出,长期摄入马齿苋者,其粪便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而大肠杆菌数量下降。
这类菌群变化对老年人提升免疫力、预防慢性炎症很有帮助。
还有一点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这两种菜对眼睛的保护作用。
荠菜中的叶黄素、玉米黄质含量高,是天然的抗氧化成分,对视网膜黄斑区有保护作用。
中老年人常见的老年黄斑变性、干眼症,和抗氧化营养素摄入不足有关。
马齿苋富含维生素A原物质,可以转化为维A,维持角膜、结膜上皮细胞健康。
眼科营养研究中明确指出,荠菜提取物对延缓老年视力退化有潜在作用,是未来天然防眼病食材研发的重要方向。
不少人担心这类“地头野菜”农残问题,其实这种担心过度。
荠菜和马齿苋的生长周期短,对病虫害抵抗强,天然不易感染虫害,农药使用概率远低于其他绿叶菜。
而且它们属于“野生适应性强”的植物,土壤要求不高,耐寒耐旱,市面上销售的大多是自然生长或少量人工种植,农残指标普遍低于平均水平。
农业农村部公布的绿叶蔬菜农残检测报告显示,马齿苋、荠菜等野生类蔬菜合格率连续多年超过99.5%,远高于黄瓜、西红柿等设施栽培蔬菜。
从中医角度,这两种蔬菜也被归入“清热解毒、养肝利湿”一类。
荠菜味甘性平,有“荠菜明目”的说法;马齿苋味酸性寒,被称为“天然抗菌剂”。
在中医药大学的药食两用研究里,这两种食材都入选了中老年体虚、湿热、脾弱体质调理推荐目录。
虽然中医的理论不能完全等同于现代营养学,但在临床观察中,这类蔬菜的确在调节机体状态、增强耐受力方面有实际作用。
一些人吃这类野菜时会抱怨口感偏苦、纤维粗、做起来麻烦,但其实很多方法能解决。
荠菜可以剁碎做馅、做羹,既保留营养又容易入口。
马齿苋焯水后凉拌、做汤、蒸饼都很合适,只要配点蒜末或辣椒就能中和它的黏滑口感。
家里的老人不爱尝试新食材,不是嘴刁,而是没人教他们怎么做成顺口又实用的形式。
有意思的是,国外不少国家已经把这些被我们嫌弃的野菜作为功能食品推广。
日本推出荠菜粉末,用作糖尿病人代餐;澳大利亚将马齿苋作为“超级蔬菜”出口欧美市场,每公斤售价接近10欧元。而中国自己地头长出来的,却被很多城市家庭看不上眼。
这种认知差,其实是信息教育不到位,是对传统食材营养价值的误解。
[1]华丽.三月荠菜香[J].金融博览,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