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一中老年人做到“1不去、2不吃、3不宜、4不碰”,健康过春天

发布时间:2025-03-29 11:15  浏览量:4

三月初一中老年人做到"1不去、2不吃、3不宜、4不碰",健康过春天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一,春意渐浓,小区里的玉兰花开得正盛。早上在公园遛弯时,碰见老邻居王叔在长椅上揉膝盖,一问才知道他昨天去爬山受了凉。这让我想起老家奶奶常说:"三月天,孩儿面",乍暖还寒的节气里,咱们中老年人可得讲究些。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时节需要特别注意的养生禁忌,特别是"1不去、2不吃、3不宜、4不碰",都是些简单实用的生活经验。

一、1不去:湿滑山径和拥挤庙会别去凑热闹


最近朋友圈里都在晒踏青照,但我要劝大家一句:别急着往山上跑。三月初春雨绵绵,山间石阶长满青苔,上周咱们小区的李婶就在后山摔了个屁股墩,现在还在家贴膏药呢。再说说庙会,虽说热闹,但人挤人的环境容易缺氧,去年三月初一城隍庙会就发生过老人晕倒的事。我建议咱们中老年朋友,不如改去小区花园晒晒太阳,或者约上三五老友在河堤散步,既安全又能活动筋骨。

二、2不吃:隔夜冷食和发物野味要忌口


这段时间菜市场里野菜正鲜嫩,但像香椿、蕨菜这些"发物",有风湿痛的朋友可得少吃。前些天张姨贪嘴多吃了两口凉拌香椿,结果关节疼得整宿睡不着。还有隔夜的凉菜,别看春天气温不高,细菌繁殖快着呢,我老伴上周把没吃完的卤味放了一晚,结果闹了两天肚子。建议大家做菜量少些,现做现吃最健康。

三、3不宜:早起晨练、骤减衣物、盲目进补要不得

别赶早锻炼:现在天刚亮那会儿气温还低,血管受冷容易收缩。我们楼下刘大爷天天五点就去打太极,结果上周中了风。建议等太阳出来半小时后再出门活动。别急着换春装:"春捂秋冻"的老话有道理,我亲眼见隔壁王阿姨过早换上薄衫,结果感冒引发了老慢支。建议随身带件马甲,热了脱冷了穿。别乱吃补品:开春后各种保健品推销又活跃起来,但要记住"药补不如食补"。我堂哥去年这时候花大钱买了鹿茸,结果血压飙到180。不如多吃时令蔬菜,比如菠菜、荠菜,既新鲜又营养。

四、4不碰:寒凉饮品、霉变食物、高糖点心、烈性白酒要远离

冰镇饮料碰不得:虽说天气转暖,但咱们的脾胃还没完全适应。昨天见老赵在便利店买冰可乐,被我好说歹说劝住了。温热的枸杞茶或陈皮水更适合这个季节。发霉食物及时扔:南风天东西容易受潮,上周收拾厨房发现半袋长霉点的花生,赶紧让老伴扔了。这些黄曲霉素可是伤肝的"隐形杀手"。甜腻糕点要节制:青团、艾糍这些应节食品虽然美味,但糖尿病友可得管住嘴。记得去年清明前后,糖友老周偷吃两个青团,血糖直接冲到15。高度白酒少沾边:春季肝气旺盛,再喝烈酒就是火上浇油。我父亲年轻时爱喝酒,后来查出肝硬化,现在全家都盯着不让碰酒杯。

写到这里,想起中医师傅说过:"春三月,此谓发陈。"这个季节既是万物生长的好时候,也是旧疾容易复发的危险期。咱们中老年朋友要学会"顺势而为",该讲究的时候不能马虎。就像我家阳台那盆君子兰,懂得在合适的时候晒阳光、避寒潮,才能开出漂亮的花。

最后提醒大家,养生没有统一标准,关键要量力而行。比如我膝盖不好,就改游泳代替爬山;老伴血糖偏高,就用南瓜代替部分主食。记住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加上现代医学知识,咱们定能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春天。您要是觉得这些经验有用,不妨转发给更多朋友,让大家一起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