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中老年人要注意这5件事!转给爸妈看!

发布时间:2025-04-01 10:43  浏览量:3

清明既是追思先人的传统节日,也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但对中老年人而言,气候变化、花粉过敏、情绪波动等因素可能引发健康风险。

结合医学专家建议与多地疾控提示,本文总结出 5 项关键注意事项,助您守护家中长辈平安过节。

清明扫墓易引发悲伤情绪,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李方玲提醒,冠心病、高血压患者需控制情绪波动,避免心肌梗死、中风等急性事件。建议:

扫墓时由家人陪同,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品;采用 “倾诉调节法”,通过与亲友交流或向先人诉说思念,释放压力;选择舒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促进内啡肽分泌,改善情绪。

清明期间花粉浓度高,过敏体质者易出现哮喘、鼻炎等症状。北京市疾控中心建议:

出行佩戴 N95 口罩 + 护目镜,避免穿深色衣物吸引昆虫;提前 1 周服用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避开上午 10 点至下午 4 点花粉高峰时段,选择雨后空气清新时外出。野菜中毒:不采摘不熟悉的植物(如商陆易被误认为人参),凉拌前焯水 10 分钟;生冷刺激:避免空腹饮用冷饮,胃寒人群慎食青团等糯米制品;腐败变质:野外就餐选择密封包装食品,打开后 2 小时内食用完毕。

吉林省卫健委推荐食用山药、银耳等 “柔肝” 食材,搭配 “菊杞茶” 清肝明目。

清明日均温差达 8-10℃,老年人需遵循 “下厚上薄” 穿衣原则:

随身携带轻便外套,重点保护肩颈、腰腹等易受寒部位;夜间睡眠避免受凉,晨起可饮用温姜水驱寒;遇降雨天气减少外出,确需出行时穿防滑鞋并使用四脚登山杖。

春季虽需 “生发阳气”,但老年人运动需量力而行:

每日活动不超过 3 小时,每 30 分钟休息 10 分钟;选择平缓步道(如城市湿地公园),避免陡坡和未开发野山;心率控制在(170 - 年龄)×0.8 以内,出现头晕、胸闷立即停止。药品:速效救心丸、黄连素、布洛芬;工具:电子血压计、折叠凳、防滑鞋套;证件:身份证、医保卡、紧急联系人卡片;保险:含急性病医疗的老年专项旅游险(日均保费约 20 元)。

清明踏青既是对先人的缅怀,也是对生命的珍视。建议优先选择城市公园、博物馆等低强度场所,如上海辰山植物园、杭州西湖文化广场。若老人有慢性病,出行前应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方案。

互动话题

您家老人清明出行时有哪些特别准备?欢迎分享 “安全妙招”,帮助更多家庭守护银发族健康!